搜索
首页 《诫曾玉璟》 迷途既返速加鞭,振起雄心赶向前。

迷途既返速加鞭,振起雄心赶向前。

意思:迷路回来之后迅速加以鞭打,振起雄心赶上前。

出自作者[清]洪秀全的《诫曾玉璟》

全文创作背景

《诫曾玉璟》是清朝时期的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创作的一首诗,旨在诫勉他的朋友曾玉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太平天国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首先,洪秀全和曾玉璟都是太平天国的核心人物,他们共同参与了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在这个背景下,洪秀全写了这首诗,旨在激励曾玉璟坚定信念,不畏艰难险阻,继续前行。 其次,这首诗也反映了洪秀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看法和态度。诗中表达了洪秀全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怒,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太平天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综上所述,《诫曾玉璟》的创作背景是太平天国反抗清朝统治的历史背景,以及洪秀全对曾玉璟的诫勉和激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迷途既返速加鞭,振起雄心赶向前。
尽把凡情丢却去,方能直上九重天。
作者介绍 洪秀全简介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民族英雄。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但其坚信“古来事业由人做”,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的盛世。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号称天王。1853年定都南京,并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在主权原则上,洪秀全对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英国政府曾派使者与洪秀全联系,表示如果洪秀全承认英国在华利益就对太平天国提供援助,但遭到洪秀全严词拒绝。由于洪秀全始终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不肯出卖国家主权而使得列强转而支持满清政府。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其逝世后太平天国在满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联合绞杀下覆亡。

关键词解释

  • 振起

    读音:zhèn qǐ

    繁体字:振起

    英语:summon

    意思:兴起;奋起。
      ▶晋·桓温《荐谯元彦表》:“方今六合未康,豺豕当路,遗黎偷薄,义声弗闻,益宜振起道义之徒,以敦流遯之弊。”

  • 加鞭

    读音:jiā biān

    繁体字:加鞭

    意思:本谓打马快走,常以喻努力工作,加快进度。
      ▶宋·范成大《次韵陈融甫支盐年家见赠》之二:“加鞭翰墨场,一跃群空冀。”
      ▶康濯《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他们几个月来都在日

  • 雄心

    读音:xióng xīn

    繁体字:雄心

    短语:壮志 志 远志

    英语:(n) great goals; large aspirations

    意思:
     1.伟大的理想和抱

  • 迷途

    读音:mí tú

    繁体字:迷途

    短语:迷失 迷航

    英语:lose one\'s way

    意思:亦作“迷涂”。
     
     1.迷失道路。
      ▶晋·陶潜《归去

  • 向前

    读音:xiàng qián

    繁体字:曏前

    短语:进发 无止境

    英语:onward

    意思:
     1.先前;从前。
      ▶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