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携痛哭能言策,不遇勤求下诏时。
意思:空带痛哭能言策略,不遇到勤求下诏时。
出自作者[宋]薛师石的《金贤良》
全文赏析
这首诗《虚号贤良岂疗饥》是一首对古代文人命运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哀叹。诗中描绘了古代文人为了追求理想,不惜一切代价,但最终却往往落得个凄凉的结局。
首句“虚号贤良岂疗饥”,诗人以讽刺的口吻,揭示了古代文人为了追求名声和地位,不惜虚名以求贤良之名,却往往因此而陷入困境,无法解决生计问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追求名利而忽视实际生活的讽刺和批评。
“短衣结袖竟何为”一句,诗人描绘了古代文人穿着简陋的衣服,却仍然执着于追求理想,表达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的执着和坚韧。
“空携痛哭能言策,不遇勤求下诏时”,这两句诗表达了古代文人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法得到赏识和重用,只能默默承受痛苦和无奈。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同情和对现实的无奈。
“老去说诗犹有味,寒业索酒莫教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人的晚年生活的关注和同情。诗人认为即使年老,古代文人仍然有追求艺术和生活的热情,这种精神值得人们尊重和赞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寒冷的现实生活的无奈,希望人们能够珍惜生活,不要浪费时间。
最后,“家贫身死知无计,自有傍人为立碑”,诗人以一种悲凉的语气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命运的感慨和无奈。诗人认为即使有再多的感慨和无奈,也无法改变古代文人的命运,只能让后人记住他们的贡献和历史地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对古代文人命运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哀叹。诗人通过描绘古代文人的生活和命运,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珍视之情。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启示意义,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