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天台老樊》 灰头土面无人识,木食草衣嫌俗纷。

灰头土面无人识,木食草衣嫌俗纷。

意思:灰头土脸没有人认识,吃素食穿草衣嫌民间纠纷。

出自作者[宋]白玉蟾的《赠天台老樊》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作者与友人分别后的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理解和同情。 首句“别后俄经几许春,相逢一笑挹南薰”,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后已经过去了许多个春天,当再次相逢时,他们互相一笑,互相传递着彼此的关心和欣喜。这里的“俄经几许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而“相逢一笑”则表达了友情的温暖和珍贵。 “灰头土面无人识,木食草衣嫌俗纷”,这两句描绘了作者与友人的生活状态,他们灰头土脸,不被人所认识,过着简朴的生活,吃着木头和草做的食物,穿着草衣,避免世俗的纷扰。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在浙之台今已久,姓樊名邴寂无闻”,这两句描述了他们在浙江的台州已经生活了很长时间,但是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在这里寂静无声,不被人们所知。这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对简朴生活的坚持和追求,即使在别人眼中他们可能是默默无闻的。 “为君传此新诗去,寄与铅山赵翠云”,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要将这首诗送给友人赵翠云,希望她能够理解作者和友人的生活态度和追求。这里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支持和鼓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作者与友人分别后的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理解和同情,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别后俄经几许春,相逢一笑挹南薰。
灰头土面无人识,木食草衣嫌俗纷。
在浙之台今已久,姓樊名邴寂无闻。
为君传此新诗去,寄与铅山赵翠云。
作者介绍 范成大简介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关键词解释

  • 灰头土面

    引用解释

    1.佛教语。谓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机应现各种混同凡俗的化身。《碧岩录》卷五:“曹洞下有出世不出世,有垂手不垂手。若不出世,则自视云霄;若出世,便灰头土面。”《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杨州齐谧首座》:“众门人尝绘其像,请赞,为书曰:‘箇汉灰头土面,寻常不欲露现。’”

    2.指面容污秽。 宋 葛长庚 《菊花新》词:“灰头土面,

  • 无人

    引用解释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

  • 俗纷

    读音:sú fēn

    繁体字:俗紛

    意思:(俗纷,俗纷)
    尘世的纷扰。
      ▶唐·卢照邻《赤谷安禅师塔》诗:“独坐巖之曲,悠然无俗纷。”
      ▶唐·宋之问《绿竹引》:“妙年秉愿逃俗纷,归卧嵩丘弄白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