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嗟无地逃斤斧,岂愿争明爝火间。
意思:应为没有地方逃避斧头,难道希望争明小火星之间。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道旁大松人取以为明》
全文赏析
这首诗《龙甲虬髯不可攀》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优美诗篇,通过对南山高耸入云的龙甲虬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伟力的敬畏和赞叹之情。
首句“龙甲虬髯不可攀”直接描绘了龙甲虬髯的高大和难以接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里使用了“龙甲”和“虬髯”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神秘而威严的形象。攀附这样的龙甲虬髯显然是不可能的,这进一步凸显了其不可抗拒的自然伟力。
“亭亭千丈荫南山”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龙甲虬髯如亭亭巨伞,为山南山北的人们提供了阴凉,进一步强化了其雄伟的形象。
接下来的两句“应嗟无地逃斤斧,岂愿争明爝火间”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无奈。这里提到“斤斧”和“明爝火”,前者象征人类的力量,后者象征微弱的火光。作者感叹无法逃避被“斤斧”砍伐的命运,同时也对微弱的火光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感到无奈。
整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伟力的敬畏和赞叹之情。诗中通过对龙甲虬髯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威严,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类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的思考。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