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衾覆首留名远,有锸随身觉事多。
意思:没有被子盖着头留下名声远,有锹随身体觉得很多事情。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三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一位已故的古代贤者的缅怀和评价。通过对这位贤者的生平、声誉和身后事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首句“高虚早被方心误”,诗人用“高虚”来形容这位贤者的高尚品行,而“方心”则暗示他曾经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者早年误入歧途的遗憾。
“老退差贤曲学阿”一句,表达了这位贤者在年老时幡然悔悟,回归正道的决心。这句诗也暗示了他在晚年时对儒家道德的坚守,与之前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私谥勿烦礼官议”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者身后事的看法。他认为,给予他一个私人的谥号,无需礼官的讨论和官方程序,是对他生前品行的肯定。
“自诗堪付挽郎歌”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诗歌的赞赏,认为他的诗歌足以让挽郎歌唱,以此纪念他。
“无衾覆首留名远,有锸随身觉事多”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前一句暗示他死后名声远扬,后一句则表达了他对世事洞察明晰,对身后事考虑周全。
最后,“典午诸人空旷达,其如未了死生何”两句,诗人对那些虚名而无实绩的人进行了批评,指出他们空有旷达之名,却无法真正理解生死大事。而这位已故的贤者,他的行为和品格已经超越了生死,使他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古代贤者的描绘和评价,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惋惜之情。诗人通过对这位贤者生平、声誉和身后事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品行和卓越智慧,同时也对那些空有虚名而无实绩的人进行了批评。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