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君超还武陵》 乌藤白帢仙仙去,知入桃源几树花。

乌藤白帢仙仙去,知入桃源几树花。

意思:乌骨藤白帽子仙仙去,知道入桃源几树花。

出自作者[明]袁宏道的《送君超还武陵》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山水心情谢永嘉》是一首对谢永嘉的赞美诗,表达了对山水心情的欣赏和感悟。诗中描绘了谢永嘉的居所、书房、生活和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首联“断沟残石渐盈车,高斋是处鸦栖墨。”描绘了谢永嘉居所的环境,山水的残石断沟和高斋中的鸦栖墨,表现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 颔联“娃阁频分燕作家,袖里新书惊惠子。”娃阁中的燕子筑巢、书中的新书,表现出谢永嘉的生活情趣和读书之乐。 颈联“卷中逸事困张华,乌藤白帢仙仙去。”这里的“卷中逸事”和“乌藤白帢仙仙去”表达了谢永嘉的学问渊博和生活的闲适自在。 尾联“知入桃源几树花,诗人心情渐入画。”诗人用“桃源”比喻谢永嘉的居所,表达了对谢永嘉生活环境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山水心情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谢永嘉的赞美和感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水心情谢永嘉,断沟残石渐盈车。
高斋是处鸦栖墨,娃阁频分燕作家。
袖里新书惊惠子,卷中逸事困张华。
乌藤白帢仙仙去,知入桃源几树花。
作者介绍 袁宏道简介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

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关键词解释

  • 仙仙

    读音:xiān xiān

    繁体字:仙仙

    意思:亦作“僊僊”。
     
     1.轻盈貌。轻举貌。
      ▶《诗•小雅•宾之初筵》:“舍其坐迁,屡舞僊僊。”
      ▶孔颖达:“僊僊,舞貌也。”
      ▶《庄子•

  • 桃源

    读音:táo yuán

    繁体字:桃源

    英语:Land of Peach Blossoms

    意思:
     1.“桃花源”的省称。
      ▶南朝·陈徐陵《山斋诗》:“桃源惊往客,鹤峤断来宾。”

  • 乌藤

    读音:wū téng

    繁体字:烏藤

    意思:(乌藤,乌藤)
    指藤杖。
      ▶宋·苏轼《碣石庵戏赠湛庵主》诗:“莫把山林笑朝市,老夫手里有乌藤。”
      ▶宋·杨万里《十月四日小集戏成长句》:“诚斋老子不耐静,偶拄乌

  • 白帢

    读音:bái qià

    繁体字:白帢

    意思:亦作“白幍”。
     白色便帽。
      ▶晋·张华《博物志》卷九:“汉中兴,士人皆冠葛巾。
      ▶建安中,魏武帝造白帢,于是遂废。”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