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周》 陪臣僭上三归备,霸国邀君九鼎轻。

陪臣僭上三归备,霸国邀君九鼎轻。

意思:陪我冒上三回家准备,霸国邀请您九鼎轻。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周》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陈王(即曹操)的太平之志、霸国之功,以及释家、词人的独特情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思索,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和人世的深深理解。 首句“七月陈王致太平,转头已听黍离声”,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曹操的雄心壮志,他希望能在七月份时统一天下,然而转眼之间,却听到了黍离之声,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变幻。 “陪臣僭上三归备,霸国邀君九鼎轻”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曹操的霸业,他准备好了三归(古代祭器),作为臣子僭越上献给君主,表现出他的忠诚和准备。而九鼎在他的掌握中,象征着他的霸权。 “释氏谈空端有理,词人赋恨岂无情”两句,诗人巧妙地借用了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故事来表达主题。一方面,释氏谈空有理,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冷静;另一方面,词人赋恨,则表达出对历史的深深哀愁和无奈。 最后,“燠年寒岁频更换,未抵黄河一度清”两句,诗人以季节的变换来象征时间的流转,但无论季节如何变换,都无法比拟黄河的一度清澄。黄河象征着历史的流转和时代的变迁,也象征着诗人对历史和人世的深深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世的深深理解,以及对陈王的敬仰和赞美。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对不同文化和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七月陈王致太平,转头已听黍离声。
陪臣僭上三归备,霸国邀君九鼎轻。
释氏谈空端有理,词人赋恨岂无情。
燠年寒岁频更换,未抵黄河一度清。

关键词解释

  • 九鼎

    读音:jiǔ dǐng

    繁体字:九鼎

    英语:weigh heavily

    意思:
     1.相传夏禹铸九鼎,象徵九州,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

  • 陪臣

    读音:péi chén

    繁体字:陪臣

    英语:vassal

    意思:1.古代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又自有家臣。因之大夫对于天子,大夫之家臣对于诸侯,都是隔了一层的臣,即所谓“重臣”,因之都称为“

  • 僭上

    读音:jiàn shàng

    繁体字:僭上

    意思:谓越分冒用尊者的仪制或宫室、器物等。
      ▶晋·葛洪《抱朴子•逸民》:“树塞反坫,三归玉食,穰侯之富,安昌之泰,则有僭上洿浊之累。”
      ▶《清史稿•爱新觉罗硕託传》:“

  • 三归

    读音:sān guī

    繁体字:三歸

    英语:the three refuges

    意思:(三归,三归)

     1.娶三姓女子。
      ▶《论语•八佾》:“管氏有三归。”
      ▶何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