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周》

七月陈王致太平,转头已听黍离声。
陪臣僭上三归备,霸国邀君九鼎轻。
释氏谈空端有理,词人赋恨岂无情。
燠年寒岁频更换,未抵黄河一度清。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陈王(即曹操)的太平之志、霸国之功,以及释家、词人的独特情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思索,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和人世的深深理解。 首句“七月陈王致太平,转头已听黍离声”,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曹操的雄心壮志,他希望能在七月份时统一天下,然而转眼之间,却听到了黍离之声,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变幻。 “陪臣僭上三归备,霸国邀君九鼎轻”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曹操的霸业,他准备好了三归(古代祭器),作为臣子僭越上献给君主,表现出他的忠诚和准备。而九鼎在他的掌握中,象征着他的霸权。 “释氏谈空端有理,词人赋恨岂无情”两句,诗人巧妙地借用了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故事来表达主题。一方面,释氏谈空有理,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冷静;另一方面,词人赋恨,则表达出对历史的深深哀愁和无奈。 最后,“燠年寒岁频更换,未抵黄河一度清”两句,诗人以季节的变换来象征时间的流转,但无论季节如何变换,都无法比拟黄河的一度清澄。黄河象征着历史的流转和时代的变迁,也象征着诗人对历史和人世的深深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世的深深理解,以及对陈王的敬仰和赞美。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对不同文化和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诗词关键字: 词人 九鼎 有理
相关诗词
  • 1
    [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2
    [现代]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 3
    [现代]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