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楞伽寺》 碧烟秋寺泛潮来,水浸城根古堞摧。

碧烟秋寺泛潮来,水浸城根古堞摧。

意思:绿烟秋寺泛潮来,水浸根古城墙摧城。

出自作者[唐]许浑的《游楞伽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景象,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怀旧之情。 首句“碧烟秋寺泛潮来,水浸城根古堞摧。”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日画面。碧烟笼罩着秋寺,潮水泛滥,浸湿了城墙根的古堞,古堞摧毁,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这种景象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哀愁和苍凉。 “尽日伤心人不见,石榴花满旧琴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失落。他长时间地沉浸在伤心中,再也见不到那个让他伤心的人,只有石榴花在旧琴台上盛开,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回忆。这种孤独和失落,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怀旧。 整首诗以景寄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怀旧之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将读者的情感带入到他所创造的意境中,让人感受到他的孤独、失落和哀愁。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即使面对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他依然保持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篇,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景象,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怀旧之情,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碧烟秋寺泛潮来,水浸城根古堞摧。
尽日伤心人不见,石榴花满旧琴台。
作者介绍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关键词解释

  • 城根

    读音:chéng gēn

    繁体字:城根

    英语:sections of a city close to the city wall

    意思:犹城脚。
      ▶唐·韦应物《酬秦徵君徐少府春日见寄》诗:“城

  • 碧烟

    读音:bì yān

    繁体字:碧煙

    意思:(碧烟,碧烟)
    青色的烟雾。
      ▶唐·韦应物《贵游行》:“轻裾含碧烟,窈窕似云浮。”
      ▶宋·苏轼《夜烧松明火》诗:“快焰初煌煌,碧烟稍团团。”
      ▶清·高

  • 泛潮

    读音:fàn cháo

    繁体字:泛潮

    英语:moistening

    意思:犹回潮。指地面和粮食、衣服等物,由于空气湿度很大,或在地下的水分上升时,变得潮湿的现象。
      ▶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