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岩下室,长似定中身。
意思:只有在岩下室,长似定中身。
出自作者[唐]李频的《题栖云寺立上人院》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法从生有,修持历劫尘。独居岩下室,长似定中身。树老风终夜,山寒雪见春。不知诸祖后,传印是何人。》是一首描绘修行者生活和态度的诗。它通过描绘一个修行者在深山中独自修行的场景,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的修行精神的赞美。
首两句“是法从生有,修持历劫尘”,表达了修行者通过修行获得真理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磨砺。这里的“法”可以理解为修行的方法或真理,“从生有”表示从拥有开始,即从开始修行时就有了对真理的领悟。而“修持历劫尘”则表示修行者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磨砺,历经无数劫难,才能达到对真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接下来的两句“独居岩下室,长似定中身”,描绘了修行者在深山中独自居住的场景,表达了他内心的平静和专注。这里,“岩下室”象征着修行者的简朴生活和与世隔绝的环境,“定中身”则表达了修行者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仿佛已经超越了肉体的束缚。
接下来的两句“树老风终夜,山寒雪见春”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艰苦和变化无常,但同时也表达了修行者的坚韧和适应性。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他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就像山中的树木一样,无论风吹雪落,都能坚韧地生长。
最后两句“不知诸祖后,传印是何人”,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修行者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的期待和疑问。诗人在这里使用了“传印”的比喻,暗示着继承和发扬真理的重要性。诗人不知道未来的修行者是否能够承担这一重任,因此表达了对这个问题的疑问。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个修行者在深山中独自修行的描绘,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的修行精神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的期待和疑问。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