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空濛三川夕,回合千里昏。

空濛三川夕,回合千里昏。

意思:空蒙三川晚上,回合千里昏。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谢公游松门山,探寻江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谢公之彭蠡,因此游松门。余方窥石镜,兼得穷江源”,诗人以谢公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山水游历的渴望和决心。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探寻石镜,穷尽江源的旅程,表现出对探索未知的热情和勇气。 颔联“将欲继风雅,岂徒清心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继承风雅传统的渴望,希望通过游历山水,清心魂,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精神修养的追求。 颈联“前赏逾所见,后来道空存”,诗人反思了前人的赏识和经历,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美好的经历和体验已经无法再重现。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接下来的几联“况属临泛美,而无洲诸喧。漾水向东去,漳流直南奔。空濛三川夕,回合千里昏。青桂隐遥月,绿枫鸣愁猿。水碧或可采,金精秘莫论。”是对山水美景的具体描绘,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空濛的水面、朦胧的晚霞、青绿的桂树、绿枫以及猿猴的哀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 最后,“吾将学仙去,冀与琴高言”,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学习仙术,与琴高交流的愿望,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游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谢公之彭蠡,因此游松门。
余方窥石镜,兼得穷江源。
将欲继风雅,岂徒清心魂。
前赏逾所见,后来道空存。
况属临泛美,而无洲诸喧。
漾水向东去,漳流直南奔。
空濛三川夕,回合千里昏。
青桂隐遥月,绿枫鸣愁猿。
水碧或可采,金精秘莫论。
吾将学仙去,冀与琴高言。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三川

    读音:sān chuān

    繁体字:三川

    意思:
     1.三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
      (1)西周以泾、渭、洛为三川。
      ▶《国语•周语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韦昭注:“三川,泾、渭、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回合

    读音:huí hé

    繁体字:回合

    英语:go-around

    意思:(参见迴合)

     1.缭绕;环绕。
      ▶唐·李群玉《宿巫山庙》诗之二:“庙闭春山晓月光,波声回合树苍苍。”

  • 空濛

    空濛 kōngméng
    [hazy;misty] 细雨迷茫的样子
    空濛辨渔艇。——杜甫《渼陂西南台》
    山色空濛
    (1).迷茫貌;缥缈貌。 南朝 齐 谢朓 《观朝雨》诗:“空濛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仿像识鮫人,空蒙辨鱼艇。” 宋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之一:“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明 汪广洋 《登南海驿楼》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