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鸟窠和尚赞》 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

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

意思: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道有鸟窠名。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鸟窠和尚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是一首描绘僧人生活的诗,表达了对僧人坚韧不拔、淡泊名利的精神的赞美。 首两句“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描绘了僧人长期艰苦修行的形象,形容他们形瘦骨羸,这不仅体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也显示了他们坚定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而当他们换上麻衣,表现出朴素、淡泊的道情时,更进一步展示了他们的品格。 “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这两句描绘了僧人曾经搭建的简陋草庵倚靠在碧树之间,这不仅体现了僧人的简朴生活,也暗示了他们的心灵寄托于自然之中,与万物和谐共生。而“天涯知有鸟窠名”则表达了人们知道在遥远的天涯海角也有像他们这样的僧人,他们的精神将会被人们铭记,他们的故事将会被传颂。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赞美了他们的坚韧不拔、淡泊名利的精神,同时也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诗中“一纳麻衣”、“鸟窠”等意象,都充满了诗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僧人精神、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优秀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
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碧树

    读音:bì shù

    繁体字:碧樹

    意思:(碧树,碧树)

     1.绿色的树木。
      ▶《列子•汤问》:“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
      ▶南朝·梁·萧统《七契》:“碧树初蕊,绿草含滋。”
      ▶唐

  • 草庵

    读音:cǎo ān

    繁体字:草庵

    意思:(参见草菴)
    亦作“草菴”。
     
     1.草房,草舍。
      ▶《宋书•沈庆之传》:“营内多幔屋及草菴,火至辄以池水灌灭,诸军多出弓弩夹射之,蛮败走。”
      

  • 窠名

    读音:kē míng

    繁体字:窠名

    意思:款目;条项。
      ▶宋·朱熹《戊申封事》:“臣闻虞允文之为相也,尽取版曹岁入窠名之必可指拟者,号为岁终羡余之数,而输之内帑。”
      ▶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国家经常,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