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越州袁秀才林亭》 终年此地为吟伴,早起寻君薄暮回。

终年此地为吟伴,早起寻君薄暮回。

意思:一年这里被吟伴,早晨起床不久你傍晚回。

出自作者[唐]方干的《题越州袁秀才林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清幽的林亭,仿佛是幽深的岩脉的另一分支,像极了天台山。诗人坐在亭中,题写诗句在蕉叶上,酒醉后触碰藤花,让花朵落在酒杯中。白鸟悠然自得地在山里飞翔,红鳞的鱼儿在明镜般的水中自由游弋。诗人在此地终年吟诗作赋,早晨起来寻找灵感,直到傍晚才归去。 首联“清邃林亭指画开,幽岩别派像天台。”描绘了一个清幽的林亭,仿佛是幽深的岩脉的另一分支,像极了天台山。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将林亭与天台山相提并论,既表现了林亭的幽深,又凸显了其与天台山的相似之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颔联“坐牵蕉叶题诗句,醉触藤花落酒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林亭中的生活场景。诗人坐在亭中,牵着蕉叶题写诗句,酒醉后触碰藤花,让花朵落在酒杯中。这一联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闲适、洒脱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 颈联“白鸟不归山里去,红鳞多自镜中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白鸟和红鳞在山中自由飞翔,水中的景象如同明镜般清澈。这一联描绘了山水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尾联“终年此地为吟伴,早起寻君薄暮回。”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山水长久的喜爱,他在此地终年吟诗作赋,早晨起来寻找灵感,直到傍晚才归去。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林亭的清幽、诗人的闲适生活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清邃林亭指画开,幽岩别派像天台。
坐牵蕉叶题诗句,醉触藤花落酒杯。
白鸟不归山里去,红鳞多自镜中来。
终年此地为吟伴,早起寻君薄暮回。
作者介绍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

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关键词解释

  • 薄暮

    读音:bó mù

    繁体字:薄暮

    短语:暮 夕 垂暮

    英语:twilight

    意思:
     1.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

  • 终年

    读音:zhōng nián

    繁体字:終年

    短语:一年到头 成年 常年

    英语:(n) entire year

    意思:(终年,终年)

     1.全年;一年到头。

  • 此地

    读音:cǐ dì

    繁体字:此地

    意思:这里,这个地方。
      ▶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燕丹,壮士髮冲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抗战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