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王文举》 绿野相随一藜杖,青山正对两茅茨。

绿野相随一藜杖,青山正对两茅茨。

意思:绿色田野相伴一藜杖,青山正对着两个茅草屋顶。

出自作者[宋]贺铸的《答王文举》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深深珍视和感叹,同时也揭示了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首句“茫茫尘土欲安之”,以一种苍茫的景象描绘出生活的纷扰与不安,展现出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而后一句“珍重吾人个处期”,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珍视,尤其是在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迁时,更要珍视每一个安宁的时刻。 颔联“绿野相随一藜杖,青山正对两茅茨”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绿色的原野,青山和简陋的茅屋,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朴素的田园画卷。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沉热爱,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淡泊和超脱。 颈联“自怜悾惚负平昔,尚敢婆娑临暮迟”,诗人以自怜的语气表达了对过去的悔恨,但同时又展现出对未来的无畏面对。“尚敢婆娑临暮迟”,意味着在生命的暮色中,他仍然敢于翩翩起舞,不畏老去的勇气。 尾联“第恐阿戎犹喜仕,它时不与五君诗”,诗人表达了对未来可能的忧虑,他担心自己的朋友阿戎仍然喜欢仕途,将来不能再与他一起品诗论道。这也反映出诗人对友情和诗歌生活的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深情款款,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珍视,同时也揭示出他对未来的忧虑和期待。诗人的情感细腻而真挚,语言流畅而生动,展现了他的诗歌才华和情感深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茫茫尘土欲安之,珍重吾人个处期。
绿野相随一藜杖,青山正对两茅茨。
自怜悾惚负平昔,尚敢婆娑临暮迟。
第恐阿戎犹喜仕,它时不与五君诗。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关键词解释

  • 茅茨

    读音:máo cí

    繁体字:茅茨

    意思:亦作“茆茨”。
     
     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
      ▶《墨子•三辩》:“昔者尧·舜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
      ▶《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

  • 青山

    读音:qīng shān

    繁体字:青山

    意思:
     1.青葱的山岭。
      ▶《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唐徐凝《别白公》诗:“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
      ▶《四游记•玉

  • 相随

    读音:xiāng suí

    繁体字:相隨

    英语:accompany

    意思:(相随,相随)

     1.亦作“相隋”。谓互相依存。
      ▶《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