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观音大士赞》 宝瓶翠柳常随手,又向青莲叶上行。

宝瓶翠柳常随手,又向青莲叶上行。

意思:宝瓶翠柳常顺手,又向青莲叶上行走。

出自作者[宋]释智遇的《观音大士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宝瓶翠柳常随手,又向青莲叶上行》充满了禅意,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描绘了人生的真谛和修行的路径。 首先,“宝瓶翠柳常随手”一句,以宝瓶和翠柳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世间万物无常变化的深刻理解。宝瓶中的水,无论如何摇晃,其本质始终如一;而翠柳则随风摇曳,展现出生命的无限活力。这两者都寓含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理解,即一切都在变化中,唯有变化才是永恒的。 “又向青莲叶上行”一句,则以青莲叶上行走来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清净无染的理解。青莲因其高洁的品质,常被视为佛门圣花。在青莲叶上行走,暗示了作者在五浊恶世中,不受尘世污垢的影响,保持内心的清净。 “五浊世中无垢染”一句,“五浊”是佛教中对“五浊恶世”的简称,意为充满烦恼、混乱、污秽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作者却能“无垢染”,保持内心的洁净,这需要极高的定力和智慧。 “不须慈眼视众生”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众生的尊重和理解,无需以慈悲的目光注视他们。这体现了作者对众生的包容和接纳,对他们各自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清净无染的理解,以及对众生的尊重和理解。它启示我们,在五浊恶世中,我们需要保持内心的洁净,不受尘世的污垢影响,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众生,与他们和谐共处。这是一种深度的修行,也是一种高尚的人生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宝瓶翠柳常随手,又向青莲叶上行。
五浊世中无垢染,不须慈眼视众生。

关键词解释

  • 宝瓶

    佛教语。尊称盛佛具法具之瓶器。有花瓶、水瓶等数种。《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长者遣婢持满瓶金摩尼珠盖,助王家供养众僧。告言可信,汝持此物,贡上王家。婢闻是语,欢喜踊跃,持宝瓶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石,宝瓶下承露金盘三十重。”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宝瓶宵注,则雨露随轩;玉柄朝撝,则风霜满席。”《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当下乐止
  • 青莲

    读音:qīng lián

    繁体字:青蓮

    英语:pake purpke

    意思:(青莲,青莲)

     1.青色莲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
      ▶南朝·梁·江淹《莲花赋》:“发青莲于王宫,

  • 上行

    读音:shàng xíng

    繁体字:上行

    英语:up-bound

    意思:I

     1.上升。
       ▶《易•谦》:“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汉·王褒《九怀•

  • 常随

    读音:cháng suí

    繁体字:常隨

    意思:(常随,常随)
    长随。官吏的随从人员。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刘大宾》:“刘大宾者,河州副总戎周公之常随也。”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