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北塘道中(四首)》 晚莺啼歇野寂寂,双树溪边人独归。

晚莺啼歇野寂寂,双树溪边人独归。

意思:晚莺啼歇原野寂静,两棵树溪边人独自回家。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过北塘道中(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若欲看春春色稀,乱后何处有芳菲。晚莺啼歇野寂寂,双树溪边人独归》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环境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战争破坏的痛心。 首句“若欲看春春色稀,乱后何处有芳菲”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战争破坏的痛心。诗人用“若欲”这个词,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渴望和向往,但接着又说“春色稀”,这就形成了一种反差,突出了战争对春天的破坏。诗人接着问:“乱后何处有芳菲”,意思是说在战乱之后,哪里还有那芳香四溢的花朵呢?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破坏的痛心和对和平的向往。 “晚莺啼歇野寂寂”这句诗描绘了晚间鸟儿停止歌唱,田野变得安静的场景。这里用“晚莺啼歇”来衬托出夜晚的安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夜晚景象。“野寂寂”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沉寂的感觉,与白天的繁花似锦形成对比。 最后一句“双树溪边人独归”描绘了一个孤独归家者的形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孤独归家者的同情。这句诗中的“双树”可能是指两个并排的树,也可能是指两个人,这里表达了归家者的孤独和寂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环境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战争破坏的痛心。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孤独归家者的同情。这首诗语言简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若欲看春春色稀,乱后何处有芳菲。
晚莺啼歇野寂寂,双树溪边人独归。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双树

    读音:shuāng shù

    繁体字:雙樹

    意思:(双树,双树)
    娑罗双树。也称双林。为释迦牟尼入灭之处。
      ▶《大般涅槃经》卷一:“一时佛在拘施郡城,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二月十五日大觉世尊将欲涅槃

  • 溪边

    读音:xī biān

    繁体字:溪邊

    解释:1.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造句:

  • 寂寂

    读音:jì jì

    繁体字:寂寂

    英语:still

    意思:
     1.寂静无声貌。
      ▶三国·魏·曹植《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惚惟怳,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

  • 边人

    读音:biān rén

    繁体字:邊人

    意思:(边人,边人)

     1.指驻守边境的官员、士兵等。
      ▶《国语•鲁语上》:“晋人杀厉公,边人以告。”
      ▶韦昭注:“边人,疆埸之司也。”
      ▶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