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莺啼歇野寂寂,双树溪边人独归。
意思:晚莺啼歇原野寂静,两棵树溪边人独自回家。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过北塘道中(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若欲看春春色稀,乱后何处有芳菲。晚莺啼歇野寂寂,双树溪边人独归》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环境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战争破坏的痛心。
首句“若欲看春春色稀,乱后何处有芳菲”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战争破坏的痛心。诗人用“若欲”这个词,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渴望和向往,但接着又说“春色稀”,这就形成了一种反差,突出了战争对春天的破坏。诗人接着问:“乱后何处有芳菲”,意思是说在战乱之后,哪里还有那芳香四溢的花朵呢?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破坏的痛心和对和平的向往。
“晚莺啼歇野寂寂”这句诗描绘了晚间鸟儿停止歌唱,田野变得安静的场景。这里用“晚莺啼歇”来衬托出夜晚的安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夜晚景象。“野寂寂”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沉寂的感觉,与白天的繁花似锦形成对比。
最后一句“双树溪边人独归”描绘了一个孤独归家者的形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孤独归家者的同情。这句诗中的“双树”可能是指两个并排的树,也可能是指两个人,这里表达了归家者的孤独和寂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环境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战争破坏的痛心。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孤独归家者的同情。这首诗语言简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