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白凫行》 君不见黄鹄高于五尺童,化为白凫似老翁。

君不见黄鹄高于五尺童,化为白凫似老翁。

意思:君不见天鹅高于五尺高的小,变成白亮似老人。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白凫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君不见黄鹄高于五尺童,化为白凫似老翁。故畦遗穗已荡尽,天寒岁暮波涛中。鳞介腥膻素不食,终日忍饥西复东。鲁门鶢鶋亦蹭蹬,闻道如今犹避风。》的作者借咏物寓哲理,以黄鹄(天鹅)的命运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人生困厄的感慨。 首句“君不见黄鹄高于五尺童,化为白凫似老翁。”描绘了黄鹄从高飞的姿态变为白凫的景象,仿佛是一位老翁。这一描绘富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人生的变化和无常。黄鹄原本是高飞的象征,但最终却落入了水中,变成了一只看似老态龙钟的凫。 “故畦遗穗已荡尽,天寒岁暮波涛中。”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黄鹄的困境,它在波涛中挣扎,失去了自己的食物来源——遗穗。这象征着人生的挫折和困难,有时候会让我们失去生活的稳定和舒适。 “鳞介腥膻素不食,终日忍饥西复东。”这两句诗表达了黄鹄对于食物的坚持,它一直坚持不吃腥膻的鳞介,宁愿忍受饥饿,四处寻找食物。这象征着有些人对于自己的原则和信仰的坚守,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也始终不渝。 “鲁门鶠鶠亦蹭蹬,闻道如今犹避风。”这两句诗以鲁门鶠鶠的遭遇来比喻黄鹄的困境,鲁门鶠鶠也遭遇了困厄和风雨,但仍然坚持生存下去。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黄鹄坚韧精神的赞赏,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困厄的理解和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寓言般的描绘和象征,表达了对人生困厄的感慨和思考。它提醒我们,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是常态,但只有坚持信念和原则,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出路。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坚韧精神的赞赏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君不见黄鹄高于五尺童,化为白凫似老翁。
故畦遗穗已荡尽,天寒岁暮波涛中。
鳞介腥膻素不食,终日忍饥西复东。
鲁门鶢鶋亦蹭蹬,闻道如今犹避风。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老翁

    读音:lǎo wēng

    繁体字:老翁

    英语:whitebeard

    意思:
     1.年老的男子。含尊重意。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唐·李颀

  • 白凫

    读音:bái fú

    繁体字:白鳧

    意思:(白凫,白凫)
    白色的野水鸟。
      ▶唐·杜甫《白凫行》:“君不见黄鹄高于五尺童,化为白凫似老翁。”
      ▶《随园诗话》卷四引清·汪师韩诗:“白凫化后成衰老,黄雀飞来谢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