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行人愁暍死,那知高处有清风。
意思:地上的行人愁渴死,那知道高处有清风。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兴国寺楼上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松篁不动翠相重,日射流尘四散红。地上行人愁暍死,那知高处有清风》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表达了诗人对高处清风的赞美和行人因身处炎热环境而无法欣赏美景的遗憾。
首句“松篁不动翠相重”,诗人以松树和竹子比喻高处的环境,它们坚韧不动,翠色相重,象征着高处环境的宁静和清新。这句诗描绘了高处环境的静谧和清新,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和舒适。
“日射流尘四散红”,这句诗描绘了阳光照射在地面上的情景,阳光四散,尘土泛红,形象地表现了地面的炎热和干燥。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行人在这种环境中行走的艰辛和痛苦。
“地上行人愁暍死”,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行人处境的同情和对他们无法欣赏美景的遗憾。这句诗通过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了行人的疲惫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心和同情。
“那知高处有清风”,最后一句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高处清风的赞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高处环境的赞美和对行人处境的同情,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身边的美好环境,不要忽视身边的美好事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高处环境的宁静、清新和清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行人处境的同情。这首诗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