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楷长老》 灵源独耀脱根尘,岂论空身与色身。

灵源独耀脱根尘,岂论空身与色身。

意思:灵源单独显示脱根尘,岂论空身和色身。

出自作者[宋]李复的《赠楷长老》

全文赏析

这首诗《灵源独耀脱根尘》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对于人生和智慧的深刻理解。它描绘了一个人摆脱了世俗的根尘,达到了灵源独耀的境界,从而获得了智慧和开悟。 首联“灵源独耀脱根尘,岂论空身与色身。”表达了作者对灵源独耀的赞美,认为这是一种超越了身体和物质束缚的境界。这里的“灵源”指的是智慧的源泉,而“独耀”则是指这种智慧是独立闪耀的,不需要依赖任何外在的东西。 颔联“若论有无宁见法,须知开悟不因人。”表达了作者对于智慧和开悟的理解。他认为,如果谈论有无,那么宁可见到法理;而开悟并不是因为别人的影响,而是自我内在的觉醒。这里强调了自我觉醒的重要性,认为开悟是自我内在的成长和变化,而不是外在的影响。 颈联“病瘖得味难形语,走饿还家忽忘贫。”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理解。这里描述了病饿的人在得到食物后感到满足,忘记了曾经的贫穷;同样地,人生的智慧也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只有在经历过人生的种种苦难和磨难后,才能真正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尾联“薪火相交多少险,烦师与众指迷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中的困难和险阻的理解。他认为人生就像柴火和火焰的交融一样,充满了危险和挑战;但是只要有人指点迷津,就能找到通向智慧的道路。这里强调了指引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别人的指点和帮助,才能走出人生的困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智慧的深刻理解,认为只有摆脱了世俗的束缚,才能达到灵源独耀的境界;而开悟也不是因为别人的影响,而是自我内在的觉醒;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有人指点迷津,就能找到通向智慧的道路。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人生和追求智慧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灵源独耀脱根尘,岂论空身与色身。
若论有无宁见法,须知开悟不因人。
病瘖得味难形语,走饿还家忽忘贫。
薪火相交多少险,烦师与众指迷津。

关键词解释

  • 根尘

    读音:gēn chén

    繁体字:根塵

    意思:(根尘,根尘)
    佛教语。佛家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谓之根;根之所取者,谓之尘。合称根尘。
      ▶《楞严经》卷五:“根

  • 灵源

    读音:líng yuán

    繁体字:靈源

    意思:(灵源,灵源)

     1.对水源的美称。
      ▶宋·王十朋《题双瀑》诗:“瀑水箫峰下,灵源不可寻。”
      ▶清·魏源《古诗答陆彦若》之二:“崑崙閟灵源,滥觞储

  • 脱根

    读音:tuō gēn

    繁体字:脫根

    意思:(脱根,脱根)
    犹彻底。
      ▶《西游记》第七七回:“哥啊!救便要脱根救,莫又要复笼蒸。”

    解释:1.犹彻底。

  • 论空

    读音:lùn kōng

    繁体字:論空

    意思:(论空,论空)
    犹清谈。
      ▶唐·许彬《重经汉南》诗:“息虑虽孤寝,论空未识愁。”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九:“有诗曰:‘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

  • 色身

    读音:sè shēn

    繁体字:色身

    英语:the physical body

    意思:佛教语。即肉身。
      ▶《楞严经》卷十:“由汝念虑,使汝色身。”
      ▶《金刚经•离色离相分》:“如来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