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 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意思:去寻春水坐看山,早在中书省晚还没回来。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寻春、看山、偷闲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首句“行寻春水坐看山”,诗人行走在寻找春水的路上,坐在那里欣赏山景。这里用“寻”和“看”两个动作,描绘出一种闲适、悠然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他是在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寻找春水,还是欣赏山景,都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第二句“早出中书晚未还”,诗人早早地出门,在晚上还没有回家。这里的“中书”可能是指他的办公地点,暗示他白天需要处理公务。然而,即便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仍然选择偷闲,晚上没有回家。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闲适生活态度。 第三句“为报野僧岩客道”,诗人告诉山里的僧人和岩居的客人,他偷得浮生半日闲。这里的“为报”表示他向别人传达了他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他向别人展示了他如何从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享受短暂的闲适。 最后一句“偷闲气味胜长闲”,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表达了诗人对偷闲生活的热爱和赞赏。他觉得这种短暂的闲适时光,比长久的空闲更有味道。这里,“偷闲气味”不仅指时间上的短暂闲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一种从繁忙中解脱出来,享受生活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热爱,对短暂闲暇的珍视和赞赏。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偷闲,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因为这些瞬间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为报野僧岩客道,偷闲气味胜长闲。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春水

    读音:chūn shuǐ

    繁体字:春水

    英语:Xuan Thuy

    意思:
     1.春天的河水。
      ▶《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黄武元年,迁左将军”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及春水生,

  • 行寻

    读音:xíng xún

    繁体字:行尋

    意思:(行寻,行寻)
    谓寻察;寻访。
      ▶《后汉书•百官志五》:“尉主盗贼,凡有贼发,主名不立,则推索行寻,案察姦宄,以起端绪。”
      ▶宋·朱熹《莫杉寺》诗:“休沐聊命

  • 坐看

    读音:zuò kàn

    繁体字:坐看

    意思:
     1.犹行看,旋见。形容时间短暂。
      ▶唐·李白《古风》之二六:“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唐·杜甫《凤凰臺》诗:“坐看彩翮长,纵意八极周。”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