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二白石寒树屏》 虽不见绿珠,见此差可喜。

虽不见绿珠,见此差可喜。

意思:虽然见不到绿珠,出现这种差别可高兴。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二白石寒树屏》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名画不复生,古魂埋地底》,它是一首对古代名画的赞美诗。诗中描绘了名画的价值和影响力,以及作者对它们的欣赏和喜爱。 首先,诗中提到了名画无法再生,仿佛古代的灵魂已经埋在了地底。这表达了名画的历史价值和独特性,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承载了历史和文化的精神载体。 接着,诗中又提到技能无法在当代发挥,只能在山石之间施展其巧妙之处。这表达了名画在当代艺术中的独特地位,它们是艺术技巧和审美观念的结晶,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 然后,诗中描绘了名画在细节上的处理,如轻轻扫过苍翠的树林,在坡岸上分出迤逦的线条。这些描绘展示了名画在细节上的精湛技艺和美感。 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名画的欣赏和喜爱。他认为名画的价值是不可毁坏的,即使一点小小的瑕疵也无法影响它们的整体美感。他还提到了自己在石家饮酒时,看到这些名画时的喜悦之情。 整首诗充满了对古代名画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至于“愁逢暴谑人,渍墨书不已”这句,它可能是表达作者在面对名画时的某种情感状态。这里的“暴谑人”可能指的是粗暴、不尊重艺术的人,这种人可能会对名画造成损害或破坏。而作者面对这种情况时,选择用渍墨书不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忧虑和保护之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它通过描绘名画的美感和价值,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尊重和保护艺术作品,让它们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名画不复生,古魂埋地底。
技能无所发,骋巧崭岩里。
纤纤扫苍林,坡岸分迤逦。
近可笔发窥,远若风霾起。
遂令众画师,一点不可毁。
我今会石家,饮酒酒复美。
虽不见绿珠,见此差可喜。
愁逢暴谑人,渍墨书不已。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绿珠

    读音:拼音:lǜ zhū

    绿珠的解释

    绿珠(?-300) : 晋代歌舞伎。传姓梁,白州博白(今广西玉林地区)人。善舞《明君》(即昭君),又善吹笛。石崇以珠三斛购为妾。后赵王伦专权,伦党孙秀欲夺之,绿珠跳楼而死。

    词语分解

    • 可喜

      读音:kě xǐ

      繁体字:可喜

      英语:(adj) makes one happy; gratifying

      意思:
       1.令人高兴。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若此故猎,乃可喜也。”<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