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二月雨後有蚊蚋》 春夜一二蚊蚋飞,久不见之尚可喜。

春夜一二蚊蚋飞,久不见之尚可喜。

意思:春季夜间一两个蚊子飞,好久不见的尚可喜。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二月雨後有蚊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春夜一二蚊蚋飞,久不见之尚可喜。
而今稍喧来聒人,向後更暖奈尔觜。》,作者是清代诗人张潮。这是一首描绘春夜蚊蚋飞舞的诗。 首先,诗的前两句“春夜一二蚊蚋飞,久不见之尚可喜。”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夜,一两只蚊蚋在飞舞,这种久违的景象让诗人感到欣喜。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静衬动,更显这一两只蚊蚋飞舞的可爱之处。 接下来,“而今稍喧来聒人,向後更暖奈尔觜。”描绘了现在的场景变得喧闹,蚊蚋越来越多,开始打扰到诗人。这里诗人用“聒人”形容蚊蚋飞舞的声音,生动形象。而“向後更暖奈尔觜”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天气变暖的担忧,因为这可能会吸引更多的蚊蚋,使夜晚更加难熬。 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都非常细腻。通过描绘春夜蚊蚋飞舞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烦扰的担忧。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自然描绘诗,通过对春夜蚊蚋飞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夜一二蚊蚋飞,久不见之尚可喜。
而今稍喧来聒人,向後更暖奈尔觜。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可喜

    读音:kě xǐ

    繁体字:可喜

    英语:(adj) makes one happy; gratifying

    意思:
     1.令人高兴。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若此故猎,乃可喜也。”<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一二

    读音:yī èr

    繁体字:一二

    短语:少于 少数 些微 少 稀 一点儿 少许 单薄 些许 片 简单 鲜 星星点点 有限 无几 寡 点滴 有数 星星 一丝 两 半 个别

    英语:

  • 蚊蚋

    读音:wén ruì

    繁体字:蚊蚋

    意思:
     1.蚊子。
      ▶唐·项斯《遥装夜》诗:“蚊蚋已生团扇急,衣裳未了剪刀忙。”
      ▶清·唐孙华《秋雨不止书闷》诗:“梧竹清有声,蚊蚋迹如扫。”
      ▶魏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