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冯济川归蜀》 满载月归应有命,便耕云去岂无田。

满载月归应有命,便耕云去岂无田。

意思:满载月回应有命令,就在云去难道没有田。

出自作者[宋]叶绍翁的《送冯济川归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愤懑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归隐山林、回归自然的愿望。 首联“勇唤东吴万里船,皂囊来奏九重天”,描绘了作者乘船东吴,奏疏朝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政治的热情。其中,“勇唤”一词,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万里船”则暗示了作者远大的抱负和决心。 颔联“一官岂为苏洵冗,诸老宁容贾谊先”,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职位低微的不满和对朝廷的批评,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贾谊等人才的赞赏和期待。其中,“岂为苏洵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职位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并非无用之人;“宁容贾谊先”则表达了对朝廷用人政策的批评,暗示了朝廷未能重用人才。 颈联“满载月归应有命,便耕云去岂无田”,表达了作者对归隐山林的渴望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其中,“满载月归”表达了作者对归隐后宁静生活的向往;“云去岂无田”则暗示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追求。 尾联“竹枝歌罢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相思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决心。其中,“竹枝歌罢”暗示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无奈;“倍黯然”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不舍和思念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愤懑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归隐山林、回归自然的愿望。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勇唤东吴万里船,皂囊来奏九重天。
一官岂为苏洵冗,诸老宁容贾谊先。
满载月归应有命,便耕云去岂无田。
竹枝歌罢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
作者介绍 叶绍翁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关键词解释

  • 满载

    读音:mǎn zài

    繁体字:滿載

    短语:重载 荷载 过载

    英语:fully loaded

    意思:(满载,满载)
    谓运输工具装满了东西。
      ▶唐·李白《叙旧

  • 应有

    读音:yīng yǒu

    繁体字:應有

    意思:(应有,应有)

     1.所有,一切。
      ▶唐·白居易《奏所闻状》:“自今已后,应有进奉,并不用申报御史臺,如有人勘问,便仰录名奏来者。”
      ▶元·关汉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