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白毫子歌》 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

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

意思:南窗萧萧飒飒的风声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罢了。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白毫子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描绘了淮南小山山中的奇妙景象和白毫子的神秘特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段描绘了淮南小山的环境,松下白云,石中髓,碧峰绿水,展现了一幅清幽而神秘的景象。诗人以“余”自指,表达了对白毫子的向往和对山中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段落中,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山中抚花弄琴,坐于青苔之上,享受春风拂过绿萝树下的时光。这里充满了宁静、平和与诗意。 然后诗人又描绘了山中松涛阵阵,清泉石上流的美景,这无疑是对前面宁静生活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最后,诗人以“可得见,未得亲”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渴望,但又知道这是不可得的,充满了无奈和愁思。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用词精炼,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总的来说,《淮南小山白毫子》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淮南小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文字优美,情感深沉,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
夜卧松下云,朝餐石中髓。
小山连绵向江开,碧峰巉岩绿水回。
余配白毫子,独酌流霞杯。
拂花弄琴坐青苔,绿萝树下春风来。
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
可得见,未得亲。
八公携手五云去,空馀桂树愁杀人。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松声

    读音:sōng shēng

    繁体字:鬆聲

    意思:(松声,松声)
    松涛声。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俯视崝嵘,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
      ▶宋·王安石《欹眠》诗:“松声悲永夜,荷气馥初凉。”<

  • 萧飒

    读音:xiāo sà

    繁体字:蕭颯

    英语:desolate; bleak

    意思:(萧飒,萧飒)

     1.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
      ▶唐·陈羽《湘妃怨》诗:“商人酒滴庙前草,

  • 清心

    读音:qīng xīn

    繁体字:清心

    英语:clearing away the heart fire

    意思:
     1.心地恬静,无思无虑。
      ▶《后汉书•西域传论》:“详其清心释累之训,空

  • 南窗

    读音:nán chuāng

    繁体字:南窗

    意思:向南的窗子。因窗多朝南,故亦泛指窗子。
      ▶晋·陶潜《问来使》诗:“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南朝·梁·何逊《闺怨》诗:“竹叶响南窗,月光照东壁。”
     

  • 心耳

    读音:xīn ěr

    繁体字:心耳

    意思:
     1.心与耳。泛指思维与感觉器官。
      ▶《左传•昭公元年》:“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
      ▶南朝·宋·鲍照《赠傅都曹别》诗:“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