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初夏旅中五首》 好景常供诗料足,浮生每叹客愁多。

好景常供诗料足,浮生每叹客愁多。

意思:好景常供诗料足,浮生常常感叹客愁多。

出自作者[宋]杨公远的《初夏旅中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乌兔双飞去若梭,又逢天气正清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首联“乌兔双飞去若梭,又逢天气正清和”,诗人以“乌兔”比喻时光的流逝,如同梭子一般快速,而“又逢天气正清和”则表达了季节的变换和天气的好转,为下文的描绘提供了背景。这一联以比喻和描述的方式,表达了时光的匆忙和季节的交替,为整首诗定下了情感基调。 颔联“绿空桑柘蚕成趼,青遍田畴犊卧莎”,诗人描绘了农村的自然景色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这里,“绿空桑柘”形容桑树柘叶的绿色,“蚕成趼”则描述了蚕儿吐丝成茧的过程,“青遍田畴犊卧莎”则描绘了田野上的青草覆盖和牛犊在草地上休息的情景。这些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农村生活的自然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颈联“好景常供诗料足,浮生每叹客愁多”,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欣赏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这里,“好景常供诗料足”表达了诗人善于从自然景色中寻找灵感,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浮生每叹客愁多”则表达了漂泊生活的无奈和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尾联“家山不是无风月,斗粟区区可奈何”,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这里,“家山不是无风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风月的思念,“斗粟区区可奈何”则表达了生活的艰难和对未来的无奈。这一联既是对生活的感慨,也是对家乡的思念,充满了情感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朴素而生动,让人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自然和宁静,也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乌兔双飞去若梭,又逢天气正清和。
绿空桑柘蚕成趼,青遍田畴犊卧莎。
好景常供诗料足,浮生每叹客愁多。
家山不是无风月,斗粟区区可奈何。

关键词解释

  • 好景

    引用解释

    1.美好的景色。 前蜀 魏承班 《木兰花》词:“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宋 柳永 《雨霖铃》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 元 刘秉忠 《寄友人》诗:“好景与时浑易过,可人和月只难圆。”

    2.好的景况。如:好景不常。

  • 浮生

    读音:fú shēng

    繁体字:浮生

    英语:floating life

    意思: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因称人生为“浮生”。
      ▶南朝·宋·鲍照《答客》诗

  • 诗料

    读音:shī liào

    繁体字:詩料

    意思:(诗料,诗料)
    做诗的材料。
      ▶宋·范成大《中秋卧病呈同社》诗:“卧病窘诗料,坐贫羞酒钱。”
      ▶明李开先《暮春游城东水村》诗之二:“触目俱诗料,置身在画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