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书诔语应难尽,独倚寒梅照石漪。
意思:想写诔文语应难尽,独自靠着冷梅照石漪。
出自作者[宋]丘葵的《挽心泉蒲处士》
全文创作背景
《挽心泉蒲处士》是宋代诗人丘葵创作的一首挽诗,用以悼念一位名叫心泉的蒲姓隐士。这首诗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心泉的品行和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隐士的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丘葵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选择远离尘世,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心泉蒲处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过着隐居山林的生活,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丘葵与心泉有过交往,对他的品行和生活方式非常敬佩。因此,当得知心泉去世的消息时,丘葵写下了这首挽诗,以表达自己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赏析:
1. 诗歌开篇即以“幽人”二字点明主题,将心泉定位为一个超脱世俗的隐者。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心泉的生活环境——“松风竹露”、“云山雾海”,展现了其清幽、高远的意境。
2. 第二句“不问世间荣辱事”,表现了心泉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他更关注内心的修养和精神追求。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正是隐士所向往的。
3. 第三句“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进一步强调了心泉的超脱心态。他并不关心外界的变化,而是专注于观察自然的美好,享受内心的宁静。
4. 第四句“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意味着心泉的生活不受世俗的束缚,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正是隐士所崇尚的。
5. 最后一句“何须惆怅别离情”,表达了诗人对心泉离世的惋惜之情。然而,诗人认为心泉已经达到了超脱生死的境地,他的离去并不会让人感到悲伤。相反,人们应该学习心泉的精神,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总之,《挽心泉蒲处士》这首诗通过对心泉隐士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以优美的笔触传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