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留别公安太易沙门》 先蹋炉峰置兰若,徐飞锡杖出风尘。

先蹋炉峰置兰若,徐飞锡杖出风尘。

意思:先踏炉峰在兰若,徐飞锡杖走出尘土。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留别公安太易沙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句“隐居欲就庐山远”,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远离尘世喧嚣,到庐山深处隐居的愿望,展现出诗人向往清净、追求内心平静的心态。 “丽藻初逢休上人”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休上人的感激之情,休上人可能是诗人的朋友,也可能是他的师父,他在这里给予了诗人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使他更加坚定了隐居的决心。 “数问舟航留制作”表达了诗人想要离开尘世,但又有些犹豫和不舍,因此他询问船夫是否可以留下自己的作品,以此纪念他在尘世中的生活。 “长开箧笥拟心神”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他打开自己的箱子,准备一些必要的物品,准备踏上隐居之路。 “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描绘了诗人即将踏上隐居之路时的景象,沙村仍然被白雪覆盖,江边却已经有了红梅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最后,“先蹋炉峰置兰若”表达了诗人决定前往炉峰山设立寺庙的决心,他准备离开尘世,踏上隐居之路。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描绘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对生活的态度。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隐居欲就庐山远,丽藻初逢休上人。
数问舟航留制作,长开箧笥拟心神。
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先蹋炉峰置兰若,徐飞锡杖出风尘。
第二百三十三卷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锡杖

    读音:xī zhàng

    繁体字:錫杖

    英语:Buddhist monk\'s staff

    意思:(锡杖,锡杖)
    僧人所持的禅杖。其制:杖头有一铁捲,中段用木,下安铁纂,振时作声。梵名隙弃罗(Kha

  • 兰若

    读音:lán rě

    繁体字:蘭若

    英语:temple

    意思:(兰若,兰若)

     1.兰草与杜若。皆香草。
      ▶《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芬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

  • 风尘

    读音:fēng chén

    繁体字:風塵

    英语:travel fatigue

    意思:(风尘,风尘)

     1.被风扬起的尘土。
      ▶汉·焦赣《易林•坎之咸》:“风尘暝迷,不见南北,行

  • 炉峰

    读音:lú fēng

    繁体字:爐峰

    意思:(参见炉峰,鑪峰)

    解释:1.见\"炉峰\"。

    造句:

  • 飞锡

    读音:fēi xī

    繁体字:飛錫

    意思:(飞锡,飞锡)

     1.佛教语。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据《释氏要览》卷下:“今僧游行,嘉称飞锡。此因高僧隐峰游五臺,出淮西,掷锡飞空而往也。若西天得道僧,往来多是飞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