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又和来韵》 年老逢春无用惊,对花弄笔眼犹明。

年老逢春无用惊,对花弄笔眼犹明。

意思:年老人遇到春没有用惊,对花弄笔眼还表明。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又和来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迈的诗人在春天的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理解。整体而言,诗歌给人一种宁静、淡然的感觉。 首联“年老逢春无用惊,对花弄笔眼犹明。”描绘了诗人虽然年老,但是看到春天来临并没有感到惊讶,依然能够欣赏花朵,弄笔作画,眼睛依然明亮。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淡定和热爱。 颔联“不嫌贫舍旧来燕,唤起醉眠何处莺。”通过描绘燕子依然回到旧居,莺鸟唤起醉眠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接纳和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顺其自然的态度。 颈联“一仆相随同巾出,群童聚看小车行。”描绘了诗人与仆人一同外出,儿童们聚集观看小车行驶的场景,展现了生活中的平凡而温馨的画面。 尾联“人间万事都捐去,莫遣胸中气不平。”表达了诗人对人间万事的看淡和放下,认为不要让胸中的气愤和不平影响自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展现了一种宁静、淡然、顺其自然的生活哲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年老逢春无用惊,对花弄笔眼犹明。
不嫌贫舍旧来燕,唤起醉眠何处莺。
一仆相随同巾出,群童聚看小车行。
人间万事都捐去,莫遣胸中气不平。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年老

    读音:nián lǎo

    繁体字:年老

    短语:老朽 行将就木 早衰 白头 朽迈 大年 老弱病残 老态龙钟 皓首 上年纪

    英语:aged

    近义词:

  • 无用

    读音:wú yòng

    繁体字:無用

    意思:(无用,无用)

     1.不起作用,没有用处。
      ▶《荀子•非十二子》:“言无用而辩,辩不惠而察。”
      ▶《史记•孟尝君列传》:“焚无用虚债之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