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严先生祠》 如闻流水引,谁识伯牙琴。

如闻流水引,谁识伯牙琴。

意思:如果听到流水引,谁知道伯牙琴。

出自作者[明]徐渭的《严先生祠》

全文赏析

这首诗《碧水映何深,高踪那可寻》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优美诗篇。 首联“碧水映何深,高踪那可寻”描绘出一片深邃的碧水,映照着天空的深远,而高处的人们的踪迹却难以追寻,为整首诗定下了深沉的基调。 颔联“不知天子贵,自是故人心”则表达了一种对人生价值的反思。这里,“天子”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故人”则是那些追求真正价值的人。诗人通过对比,表达出对那些只追求权力地位,而忽视内心真正追求的人的批评。 颈联“山霭消春雪,江风洒暮林”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山间的云雾消融了春雪,江风拂过,林间暮色中景色如画。这一联为整首诗增添了生动的色彩和声音。 尾联“如闻流水引,谁识伯牙琴”则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感慨。“流水引”和“伯牙琴”都是典故,代表着知音之间的理解和共鸣。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出对那些能够理解和欣赏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人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反思人生价值,表达了对真正价值的追求和对知音的理解和欣赏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碧水映何深,高踪那可寻。
不知天子贵,自是故人心。
山霭消春雪,江风洒暮林。
如闻流水引,谁识伯牙琴。
作者介绍 徐渭简介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伯牙

    读音:bó yá

    繁体字:伯牙

    意思:春秋时精于琴艺的人。传说曾学琴于着名琴师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林鸟悲鸣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终成天下妙手。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相传均

  • 伯牙琴

    (1).相传 伯牙 操琴,琴声高妙,唯 钟子期 知音。 子期 死,知音难觅, 伯牙 遂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后因以“伯牙琴”用为痛悼知音惜其难遇之典。 唐 罗隐 《重过随州忆故兵部李侍郎思知因抒长句》:“ 庄周 高论 伯牙 琴,閒夜思量泪满襟。四海共谁言近事?九原从此负初心。”
    (2).喻指能奏出妙曲的琴。 清 魏源 《布水台下同僧观瀑》诗:“惜无 伯牙 琴,来写
  • 流水

    读音:liú shuǐ

    繁体字:流水

    短语:湍流 溜 湍

    英语:running water

    意思:
     1.流动的水;活水。
      ▶《诗•小雅•沔水》:“沔彼流

  • 牙琴

    读音:yá qín

    繁体字:牙琴

    意思:
     1.传说春秋时伯牙善弹琴。后因以“牙琴”泛指高手奏琴。
      ▶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如赏牙琴,更亲听乎操缦,喻观基射,再目睹乎穿杨。”
     
     2.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