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李中舍袭之宰南郑》 苍烟古柏汉高庙,落日荒茅韩信坛。

苍烟古柏汉高庙,落日荒茅韩信坛。

意思:苍烟古柏汉高庙,落日荒草韩信坛。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李中舍袭之宰南郑》

全文赏析

这首诗《莫问褒中道路难,襄阳直上几重滩》是一首描绘襄阳美景和历史文化的诗篇。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展现了作者对襄阳的深厚情感和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敬仰。 首联“莫问褒中道路难,襄阳直上几重滩”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襄阳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这里提醒读者不要因为道路艰难而犹豫不决,应该勇往直前,就像在襄阳需要不断攀登一样。 颔联“苍烟古柏汉高庙,落日荒茅韩信坛”描绘了襄阳的历史遗迹。汉高庙和韩信坛是襄阳的重要历史遗迹,体现了襄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苍茫的烟雨中,古柏苍翠,落日余晖洒在荒凉的土地上,韩信坛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颈联“出水槎头一丝挂,穿虹雨脚两桥残”则从自然景色入手,描绘了襄阳的河流和桥梁。河水从槎头涌出,如同一丝细流;雨水打在桥上,形成美丽的彩虹,两座桥梁在风雨中显得有些残破。这一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襄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沧桑。 尾联“土风大抵如南国,期会先时俗自安”则表达了作者对襄阳民俗的感受和理解。这里的民俗风情与南方大致相同,人们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适应环境。这体现了作者对襄阳人民的敬意和赞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襄阳的自然景色、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作者对襄阳的深厚情感和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敬仰。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襄阳人民的敬意和赞赏之情,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莫问褒中道路难,襄阳直上几重滩。
苍烟古柏汉高庙,落日荒茅韩信坛。
出水槎头一丝挂,穿虹雨脚两桥残。
土风大抵如南国,期会先时俗自安。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汉高

    读音:hàn gāo

    繁体字:漢高

    意思:(汉高,汉高)
    即汉高祖·刘邦。
      ▶晋·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
      ▶唐·张薀古《大宝箴》:“巍巍荡荡,恢汉高大度。”
      ▶元

  • 韩信

    读音:hán xìn

    繁体字:韓信

    英语:a surname

    详细释义:人名。(?~公元前196)淮阴人,年轻时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后助汉高祖伐魏、举赵、降燕、破齐,封为齐王,后徙封楚王,

  • 韩信坛

    引用解释

    汉 刘邦 为 韩信 拜将所设的坛场。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 何 ( 萧何 )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 信 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 韩信 也,一军皆惊。”后因以“韩信坛”泛指军中拜将帅的高台。亦谓被授予将帅。 宋 叶适 《送林

  • 苍烟

    读音:cāng yān

    繁体字:蒼煙

    意思:(苍烟,苍烟)
    苍茫的云雾。
      ▶唐·陈子昂《岘山怀古》诗:“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金·元好问《泛舟大明湖》诗:“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