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贻余处士》 此地日逢迎,终思隐君子。

此地日逢迎,终思隐君子。

意思:此地天迎接,始终思念隐士。

出自作者[唐]储光羲的《贻余处士》

全文赏析

这首诗《故园至新浦,遥复未百里》是一首描绘作者从故乡到新浦的旅途见闻,并抒发感慨的诗。诗中通过对沿途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首段描绘了作者从故乡出发,向新浦进发的情景。作者北望,看到的是他乡的游子,这既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也暗示了他对游子的羡慕。接着描绘了潮水来临时,船夫启航,乘船顺流而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舟人的欢欣。 中段则描绘了沿途的景色,如菱荇、菰蒲、商旅、凫鹥等,这些景象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接着又描述了市亭的繁华和吴王、隋帝的兴亡史实,这些历史事件让作者产生了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最后一段,作者停船远眺,感叹兴亡之理,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作者认为,虽然此地日日逢迎,但终究还是怀念那些隐居的人。这里的“隐君子”并非指真正的隐士,而是指那些在乱世中保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中的“形音在心耳”一句,更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声音和形象的深深怀念。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故园至新浦,遥复未百里。
北望是他邦,纷吾即游士。
潮来津门启,罢楫信流水。
客意乃成欢,舟人亦相喜。
迟迟菱荇上,泛泛菰蒲里。
渐闻商旅喧,犹见凫鹥起。
市亭忽云构,方物如山峙。
吴王昔丧元,隋帝又灭祀。
停舻一以眺,太息兴亡理。
秋苑故池田,宫门新柳杞。
我行苦炎月,乃及清昊始。
此地日逢迎,终思隐君子。
莫言异舒卷,形音在心耳。
作者介绍 储光羲简介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关键词解释

  • 隐君子

    解释

    隐君子 yǐnjūnzǐ

    [recluse scholar] 原指隐居逃避尘世的人,后来借指吸毒成瘾或吸烟成瘾的人(隐、瘾谐音)

    老子,隐君子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引用解释<

  • 逢迎

    读音:féng yíng

    繁体字:逢迎

    短语:吹捧 拍马屁 谄媚 献殷勤 吹吹拍拍 谀 献媚 拍 恭维 讨好 捧场 媚 谄 捧 点头哈腰 阿谀奉承 溜须拍马 取悦 狐媚

    英语:i

  • 此地

    读音:cǐ dì

    繁体字:此地

    意思:这里,这个地方。
      ▶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燕丹,壮士髮冲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抗战十

  • 君子

    读音:jūn zǐ

    繁体字:君子

    短语:正人君子 仁人志士

    英语:nobleman

    意思:
     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