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弦欲奏成三叹,何处而今有子期。
意思:抚弦要奏成三叹,何处,现在有子期。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次韵汤伯纪送别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深情的、富有哲理的笔触,描绘了一种追求古雅、摒弃新奇的审美理想,表达了一种对学问和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首联“比似莆杭倾盖时,更崇古雅黜新奇。”诗人以一种比喻的方式,将他的审美理想比作两个朋友在倾盖相交时,他们更崇尚古雅,摒弃新奇。在这里,“莆杭”可能是指莆杭地区,也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了诗人所追求的古雅之美的地域性或普遍性。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古雅之美的深深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那些追求新奇、忽视古雅之美的行为的批评。
颔联“久栖衡泌宁非乐,不倚门墙未易麾。”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坚守古雅之美的执着和坚定。诗人认为,尽管栖身于简朴的环境(可能暗指古雅之美)并不一定是快乐的,但是坚守这种美是不容易的,需要坚定的意志和决心。这一联也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容易为新奇所动摇的人的批评,他们不能坚定地追求古雅之美。
颈联“析理自应重讲席,论文吾合竖降旗。”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和艺术的尊重。他认为,在讨论学问和艺术时,应该重视讲席,尊重知识分子的讲学和讨论。同时,他也认为,在讨论中应该放下成见,竖起降旗,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一联也表达了诗人对学术自由和包容的追求。
尾联“抚弦欲奏成三叹,何处而今有子期。”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他抚弦弹奏,却只能发出三叹之声,表达了他对知音的渴望。同时,“何处而今有子期”一句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知音的期待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深情的、富有哲理的笔触,描绘了一种追求古雅、摒弃新奇的审美理想,表达了一种对学问和艺术的尊重和热爱。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期待。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哲理深刻,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