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壬午九日有感》 浮生忽忽何须感,荒草牛山戏马台。

浮生忽忽何须感,荒草牛山戏马台。

意思:浮生忽然忽然何须感伤,荒草牛山戏马台。

出自作者[宋]陈著的《壬午九日有感》

全文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一个重阳节的场景,诗人在修茂堂中与友人共饮,但感到今年的节日因为兄长的缺席而显得冷清。同时,诗人通过动物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人生浮沉的感慨。 首联“修茂堂中九日杯,今年无复寿兄来”,直接点明了场景和时间,以及今年与往年的不同——兄长的缺席。这一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兄长的思念和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 颔联“把萸空感同看会,插菊难教一笑开”,通过对重阳节传统习俗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落寞和忧郁情绪。把萸和插菊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但今年却难以让诗人露出笑容。 颈联“不使犬鸡当厄去,却闻鸿雁送声哀”,通过对动物的描绘,寓言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犬鸡当厄去,寓意着生命的消逝,而鸿雁的哀鸣则象征着生命的悲哀。 尾联“浮生忽忽何须感,荒草牛山戏马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浮沉的豁达态度。浮生忽忽,就像荒草、牛山和戏马台一样,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无需过分感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重阳节、动物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人生浮沉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豁达和坚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修茂堂中九日杯,今年无复寿兄来。
把萸空感同看会,插菊难教一笑开。
不使犬鸡当厄去,却闻鸿雁送声哀。
浮生忽忽何须感,荒草牛山戏马台。

关键词解释

  • 戏马台

    引用解释

    1.古迹名。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即 项羽 凉马台 。 晋 义熙 中, 刘裕 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诗之二:“重瞳遗跡已冥冥, 戏马臺 前鬼火青。”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嘉庆一统志·徐州府二》。

    2.古迹名。在 河北 临漳县 西。又名 阅马台 。 后赵 石虎 所筑。 虎 从台上

  • 牛山

    读音:niú shān

    繁体字:牛山

    意思: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三国·魏·曹植《感节赋》:“唯人生之忽过,若凿石之未燿。慕牛山之哀泣,惧平仲之我笑。”
      ▶《

  • 荒草

    读音:huāng cǎo

    词语解释

    ⒈  野草:荒草丛生。

    国语辞典

    荒草[ huāng cǎo ]

    ⒈  杂草。

  • 浮生

    读音:fú shēng

    繁体字:浮生

    英语:floating life

    意思: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因称人生为“浮生”。
      ▶南朝·宋·鲍照《答客》诗

  • 忽忽

    读音:hū hū

    繁体字:忽忽

    英语:before we notice it; fast; quickly

    意思:
     1.倏忽,急速貌。
      ▶《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兮其

  • 何须

    读音:hé xū

    繁体字:何須

    英语:what is the need

    意思:(何须,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唐·封演《封氏

  • 马台

    读音:mǎ tái

    繁体字:馬檯

    解释:1.旧时高门大户前供上下马的石台。

    详细释义:方便上下马用的石凳子或石台子,旧时大户人家多放置在大门左右两侧。西游记?第十八回:『二位长老,你且在马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