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迓泉守晚宿囊山》 山木转斜晖,秋风动客衣。

山木转斜晖,秋风动客衣。

意思:山上树木斜晖转,秋风动客衣。

出自作者[宋]黄公度的《迓泉守晚宿囊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山木转斜晖,秋风动客衣》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并表达诗人内心感受的诗篇。 首联“山木转斜晖,秋风动客衣”描绘了山林中的树木在夕阳西下时逐渐转向,秋风轻轻吹动行客的衣裳。这两句诗以动景衬静,通过描绘自然界的风光,营造出一种静谧、孤独的氛围,为诗人的情感表达提供了背景。 颔联“露华侵坐冷,星宿傍檐稀”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夜露侵人感到寒冷,星星在屋檐下稀疏可见。这两句诗以冷和稀来形容秋夜的寂静和清冷,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颈联“楼迥钟声隐,更长烛影微”则描绘了远处的楼阁在夜色中隐约可见,夜晚漫长,烛火摇曳。这两句诗以隐和微来形容夜色的深邃和烛火的微弱,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 最后,尾联“年来倦奔走,早觉利名非”表达了诗人对多年来奔波劳碌的疲倦和对名利的淡漠。诗人似乎已经厌倦了奔波劳碌的生活,开始反思自己的追求是否正确。这种反思和转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都非常细腻,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木转斜晖,秋风动客衣。
露华侵坐冷,星宿傍檐稀。
楼迥钟声隐,更长烛影微。
年来倦奔走,早觉利名非。
作者介绍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关键词解释

  • 斜晖

    读音:xié huī

    繁体字:斜暉

    英语:slanting rays of the setting sun; the last evening rays

    意思:(斜晖,斜晖)
    亦作“斜辉”。

  • 山木

    读音:shān mù

    繁体字:山木

    意思:
     1.山中的树木。
      ▶《左传•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
      ▶南朝·宋·谢灵运《过瞿溪山僧》诗:“钻燧断山木,掩岸墐万户。”

  • 秋风

    读音:qiū fēng

    繁体字:秋風

    英语:autumn wind

    意思:(秋风,秋风)

     1.秋季的风。
      ▶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风动

    读音:fēng dòng

    繁体字:風動

    英语:air operated

    意思:(风动,风动)
    I

     1.风力吹动。
       ▶南朝·梁·沈约《檐前竹》诗:“风动露滴沥,月照

  • 客衣

    读音:kè yī

    繁体字:客衣

    意思:指客行者的衣着。
      ▶唐·祖咏《泊扬子津》诗:“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夜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唐·高适《使青夷军入居庸》诗:“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