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大道歌》 术则易知道难悟,既然悟得不专行。

术则易知道难悟,既然悟得不专行。

意思:方法就容易知道道难理解,既然明白得不专心。

出自作者[宋]张继先的《大道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的诗,它通过描述修行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强调了“道不远,在身中”,即修行的道路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体之中。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的智慧和哲学,而修行则是一种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接着,诗中提到了“物则皆空性不空”,这是对世界的理解,也是修行的态度。诗人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空幻的,只有内心的本质才是真实的。因此,修行应该关注内在的自我,而不是外在的世界。 “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这两句诗表达了修行的核心——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和谐,这样气就会留在体内,达到长寿的效果。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想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不受干扰,就不要在心灵中留有任何物质的东西。 接下来的几行诗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保持内心的清净、不要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不要执着于物质的东西等。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却需要高度的自律和毅力。 最后,“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这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也是生命的真谛。只有当精神从身体中出来时,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本质,才能真正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诗歌,它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修行的真谛和生命的奥秘。它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成长和自我完善,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和谐。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道不远,在身中,物则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
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损筋骨。
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
术则易知道难悟,既然悟得不专行。
所以千人万人学,毕竟终无一二成。
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
如此朝朝还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

关键词解释

  • 既然

    读音:jì rán

    繁体字:既然

    英语:since

    意思:
     1.本来如此;已经如此。
      ▶《汉书•赵充国传》:“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既然矣。”
      ▶金·王若虚《复之纯交说》

  • 知道

    读音:zhī dào

    繁体字:知道

    短语:详 略知一二 掌握 亮 辩明 了了 知情 知底 明亮 晓 明了 懂 知 领悟 喻 未卜先知 知晓 接头 领略 敞亮 明 解

    英语:

  • 得不

    读音:dé bù

    繁体字:得不

    意思:能不;岂不。
      ▶《史记•秦本纪》“伐南山大梓”司马贞索隐引《录异传》:“秦若使人被髮,以朱丝绕树伐汝,汝得不困耶?”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志忠晚乃谬计耳,其初立朝,得不为贤相乎?

  • 专行

    读音:zhuān xíng

    繁体字:專行

    意思:(专行,专行)

     1.独断独行。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杜预注:“欲专其所行而不得。”
      ▶《淮南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