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闲来》 带索谁家子,行歌复采樵。

带索谁家子,行歌复采樵。

意思:带索谁家的儿子,行歌又去砍柴。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闲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以观察和感悟自然万物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闲来观万物,在处可逍遥”展示了作者的心境和生活态度。他在闲暇时观察万物,发现无论处在何处,只要心境逍遥,就能随遇而安。这种心境的逍遥,既是对生活的洒脱,也是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欣赏。 接下来,“鱼为贪钩得,蛾因赴火焦”两句,通过对鱼和蛾的行为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贪婪和盲目冲动的批判。鱼因贪婪而被钩捕,蛾因盲目冲动而赴火自焚,这都是自然界中对贪婪和冲动的惩罚。 然后,“碧梧饥鸑鷟,白粒饱鹪鹩”两句,通过对鸑鷟和鹪鹩的对比,描绘了自然界的公平和规律。鸑鷟虽饿,但只食梧桐,鹪鹩虽小,却能饱食白粒。这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崇。 最后,“带索谁家子,行歌复采樵”两句,以带索行歌、采樵为生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这个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生活理想,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观察万物,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他倡导心境的逍遥,批判贪婪和盲目冲动,尊崇自然规律,赞美简朴的生活。诗歌语言生动,意象丰富,哲理深刻,是一首富有韵味的好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闲来观万物,在处可逍遥。
鱼为贪钩得,蛾因赴火焦。
碧梧饥鸑鷟,白粒饱鹪鹩。
带索谁家子,行歌复采樵。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家子

    读音:jiā zǐ

    繁体字:家子

    造句:

  • 采樵

    读音:cǎi qiáo

    繁体字:埰樵

    意思:(参见採樵)
    打柴。
      ▶《左传•桓公十二年》:“请无扞采樵者以诱之。”
      ▶杜预注:“樵,薪也。”
      ▶南朝·梁·沈约《宿东园》诗:“陈王斗鸡道,安仁

  • 带索

    读音:dài suǒ

    繁体字:帶索

    意思:(带索,带索)
    以绳索为衣带。形容贫寒清苦。
      ▶《列子•天瑞》:“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晋·陶潜《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

  • 谁家

    读音:shuí jiā

    繁体字:誰家

    意思:(谁家,谁家)

     1.何家,哪一家。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
      ▶《水浒传》第二八回:“武松忍耐不住,按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