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 秋风褭褭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秋风褭褭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意思:秋季风袅袅动大旗,玉帐分弓射敌人的营地。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战场景象的诗,通过对秋风、玉帐、云间戍、蓬婆雪外等意象的描绘,展现出了一幅肃杀而壮丽的战场画卷。 首句“秋风褭褭动高旌”,以秋风袅袅的景象来描绘战场的氛围,给人一种肃杀而悲凉的感觉。而“动高旌”则进一步强调了秋风的强劲,仿佛可以看见高高的旌旗在秋风中摇曳生姿。这一句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为接下来的战斗场景做了铺垫。 “玉帐分弓射虏营”一句,描绘了军队在战场上紧张备战的情景。玉帐,是主将帐幕的雅称,这里代指主帅指挥部。分弓射虏营,则展现了战士们斗志昂扬,准备投入战斗的紧张气氛。 接下来的两句“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描绘了战斗的经过和成果。滴博、蓬婆皆是地名,这里借指云、蓬等边地。收复了云间戍,夺取了蓬婆雪外的城池,展现了军队的英勇和胜利的果实。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和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战士们的赞美和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战场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勇,同时也表达了对战士们的赞美和敬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风褭褭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秋风

    读音:qiū fēng

    繁体字:秋風

    英语:autumn wind

    意思:(秋风,秋风)

     1.秋季的风。
      ▶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褭褭

    引用解释

    亦作“裊裊”。 1.摇曳不定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平衢修且直,白杨信裊裊。”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玉鞭裊裊,如龙骄骑。” 黄节 《春夜与菑叟过小素梅阁听曲》诗:“褭褭春幡原曩见,深深帘烛又宵来。”

    2.纤长柔美貌。 南朝 梁 王台卿 《陌上桑》诗之四:“鬱鬱陌

  • 弓射

    读音:gōng shè

    繁体字:弓射

    意思:弓术,射技。
      ▶《魏书•高闾传》:“下置官属,分为三军,二万人专习弓射,二万人专习戈盾,二万人专习骑鎙。”
      ▶明·唐顺之《都督沈紫江生墓碑记》:“广俗尚弩而公独精弓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