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宿报恩寺水阁》 池文带月铺金簟,莲朵含风动玉杯。

池文带月铺金簟,莲朵含风动玉杯。

意思:池文带月铺金垫,莲花朵含风行动玉杯。

出自作者[唐]皮日休的《宿报恩寺水阁》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夜晚在寺庙中独自徘徊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周围的环境,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寂静。 首句“寺锁双峰寂不开,幽人中夜独裴回”直接点明诗人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双峰被寺庙锁住,一片寂静,无人打扰,诗人独自在寺庙中徘徊,这是一个深深的孤独的夜晚。 “池文带月铺金簟,莲朵含风动玉杯”描绘了寺庙中的池塘和莲花。月光如金,洒在池塘上,如同铺上了金黄色的床席;莲花在风中摇曳,如同玉杯在动。这些景象都充满了宁静和诗意,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 “往往竹梢摇翡翠,时时杉子掷莓苔”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环境,竹子上的翡翠色在月光下摇曳,杉子不时地落在莓苔上。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夜晚景色,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 “可怜此际谁曾见,唯有支公尽看来”是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刻无人看见的遗憾。只有对面的支公在尽看这一切,这更加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寂静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寺庙中的寂静、美丽的夜晚景色,以及诗人的孤独和遗憾,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情感和思考。诗人通过这种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孤独和寂静的深深体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寺锁双峰寂不开,幽人中夜独裴回。
池文带月铺金簟,莲朵含风动玉杯。
往往竹梢摇翡翠,时时杉子掷莓苔。
可怜此际谁曾见,唯有支公尽看来。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关键词解释

  • 池文

    读音:chí wén

    繁体字:池文

    意思:池水的波纹。
      ▶唐·皮日休《宿报恩寺水阁》诗:“池文带月铺金簟,莲朵含风动玉杯。”

    造句:暂无

  • 玉杯

    读音:yù bēi

    繁体字:玉杯

    意思:(参见玉盃)
    亦作“玉桮”。亦作“玉盃”。
     
     1.玉制的杯或杯的美称。
      ▶《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
      ▶《史记•

  • 风动

    读音:fēng dòng

    繁体字:風動

    英语:air operated

    意思:(风动,风动)
    I

     1.风力吹动。
       ▶南朝·梁·沈约《檐前竹》诗:“风动露滴沥,月照

  • 带月

    读音:dài yuè

    繁体字:帶月

    意思:(带月,带月)
    谓披戴月色。
      ▶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唐·刘长卿《送张十八归桐庐》诗:“归人乘野艇,带月过江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