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长沙簿孙昭远》 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誉可罗。

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誉可罗。

意思:拓跋猗猗庭有兰堪佩,寂静门没有声誉可罗。

出自作者[宋]杨时的《寄长沙簿孙昭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衰落的城市,阳城,以及诗人的自责与反思。首联“阳城衰晚拙催科,阖寝空惭罪亦多。”描述了阳城的衰败和诗人对自己无能的惭愧感。这里,诗人以阳城的衰败象征社会的衰落,同时表达了自己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的无力感。 颔联“祭灶请邻君自适,载醪祛惑我谁过。”诗人通过祭灶的仪式,希望邻里能够自适其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载酒祛惑的决心。这一联展示了诗人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希望通过自我反省和修正来改变现状。 颈联“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誉可罗。”诗人以庭院中的兰花为喻,表达了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是仍然保持高尚的品德。同时,“寂寂门无誉可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 尾联“归去好寻溪上侣,为投缨绂换渔簑。”诗人表达了归隐的决心,希望回到溪边与伴侣一起,投弃官职,换取渔人的服饰,过上隐逸的生活。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于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阳城的衰败为背景,通过诗人的自责、反省和决心,展示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阳城衰晚拙催科,阖寝空惭罪亦多。
祭灶请邻君自适,载醪祛惑我谁过。
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誉可罗。
归去好寻溪上侣,为投缨绂换渔簑。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杨时(1020年-1071年),字龙池,号文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士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世家,曾担任过几个官职,包括监察御史、侍御史等,但因多次上书直言劝谏,受到流放等处罚。杨时一生著述颇丰,尤以诗文、书法成就最为突出。

在文学方面,杨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以清新明丽著称,代表作品有《渔家傲·秋思》、《忆江南·江南好》等近百首佳作。在诗歌创作方面,杨时偏爱自由洒脱的体裁和情感,他的诗歌清新朗逸,抒发出豁达惬意的感觉,展现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之美。

在书法方面,杨时的成就也不容忽视,他的书法风格大胆奔放,自由自在,有“杨文伯之草”之称。杨时擅长于楷、行、草三种书体,其中狂草书法被誉为“飞白神韵”,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风格之一。

关键词解释

  • 猗猗

    读音:yī yī

    繁体字:猗猗

    意思:
     1.美盛貌。
      ▶《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毛传:“猗猗,美盛貌。”
      ▶宋·苏轼《鸦种麦行》诗:“畦西种得青猗猗,畦东已作牛毛稀

  • 寂寂

    读音:jì jì

    繁体字:寂寂

    英语:still

    意思:
     1.寂静无声貌。
      ▶三国·魏·曹植《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惚惟怳,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

  • 无誉

    引用解释

    没有声誉;不被称扬。《庄子·至乐》:“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唐 张九龄 《<荔枝赋>序》:“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况士有未効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

    没有声誉。《易·大过》:“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孔颖达 疏:“所拯难处少纔得无咎而已,何有声誉之美,故无咎无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