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 初出海涛疑尚湿,渐来云路觉偏清。

初出海涛疑尚湿,渐来云路觉偏清。

意思:刚刚从海波涛怀疑还湿,渐渐来,说路感觉偏清。

出自作者[唐]秦韬玉的《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

全文创作背景

《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是唐代诗人秦韬玉的一首诗,描写了中秋之夜的月色和人们的活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有关。中秋节源自古代对月亮的祭祀,是家人团聚、赏月的重要节日。在唐朝,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许多文人墨客都会以月亮为题材进行创作。 秦韬玉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他与同僚卫谏议在中秋之夜一同赏月,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和月色的美丽,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描绘了月光皎洁、人影婆娑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和谐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常时月好赖新晴,不似年年此夜生。
初出海涛疑尚湿,渐来云路觉偏清。
寒光入水蛟龙起,静色当天鬼魅惊。
岂独座中堪仰望,孤高应到凤凰城。
作者介绍 林则徐简介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唐代诗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关键词解释

  • 云路

    读音:yún lù

    繁体字:雲路

    意思:(云路,云路)

     1.云间,天上。
      ▶隋·江总《游摄山栖霞寺》诗:“烟崖憩古石,云路排征鸟。”
      ▶唐·王勃《驯鸢赋》:“质虽滞于城阙,策已成于云路。”<

  • 出海

    读音:chū hǎi

    繁体字:出海

    短语:出港

    英语:launch out

    意思:
     1.驾驶或乘坐船只到海上去。
      ▶冰心《寄小读者》二四:“九日之中,荡小舟

  • 海涛

    读音:hǎi tāo

    繁体字:海濤

    意思:(海涛,海涛)

     1.海浪。
      ▶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之二:“雨晴九陌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
      ▶明·王守仁《泛海诗》:“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