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

常时月好赖新晴,不似年年此夜生。
初出海涛疑尚湿,渐来云路觉偏清。
寒光入水蛟龙起,静色当天鬼魅惊。
岂独座中堪仰望,孤高应到凤凰城。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月夜诗,作者通过描述新月晴朗的夜空景象,表达出对新事物的希望和憧憬。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这首诗: 首句“常时月好赖新晴”,作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月夜的基本景象:月亮刚刚升起,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夜空清新宁静。这句诗中,“常时”二字表明这是作者对月夜的常态描述,“月好”则直接描绘了月亮的美丽,“赖新晴”则交代了此时正值雨后初晴之时。 “不似年年此夜生”一句,表达出作者对时间的感慨。年年如此的月夜,虽然美丽,但似乎缺少了一些新鲜感、变化感,让人产生一种平淡的感觉。这既是对月夜的客观描述,也是对年年如此的生活的反思和感慨。 “初出海涛疑尚湿,渐来云路觉偏清”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夜的景象。月亮从海面升起,虽然被雨水洗净,但仍然带着湿润的感觉;随着月亮渐渐升高,云路似乎也变得更加清晰。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将新月晴朗的夜空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寒光入水蛟龙起,静色当天鬼魅惊”两句,则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一步描绘了月夜的神秘和美丽。月光照入水中,惊动了水中的蛟龙;而在天空中,月光又使鬼魅感到惊恐。这两句诗既描绘了月夜的神秘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新生事物的期待和希望。 最后两句“岂独座中堪仰望,孤高应到凤凰城”,是作者对月夜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慨。不仅坐中仰望能感受到月光之美,凤凰城这样的高地也应该能够看到月光的美丽。这里的“凤凰城”可能是指城市中的高地或楼阁,也可能是作者虚拟的一个地方。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高处、对新生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新月晴朗的夜空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新事物的希望和憧憬,以及对高处、对新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将新月晴朗的夜空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创作背景
《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是唐代诗人秦韬玉的一首诗,描写了中秋之夜的月色和人们的活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有关。中秋节源自古代对月亮的祭祀,是家人团聚、赏月的重要节日。在唐朝,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许多文人墨客都会以月亮为题材进行创作。 秦韬玉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他与同僚卫谏议在中秋之夜一同赏月,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和月色的美丽,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描绘了月光皎洁、人影婆娑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和谐的向往。
诗词关键字: 好赖 蛟龙 寒光
相关诗词
  • 1
    [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2
    [宋]
    十五日已前,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
    十五日已后,只许老胡会,不许老胡知。
    正当十五日,会不会,知不知。
    风细细,日迟迟。
    不惜黄金为弹子,牡丹花下打黄鹂。
  • 3
    [宋]
    四月十五日结夏,老鼠入饭瓮。
    七月十五日解夏,乌龟上竹竿。
    诸方恁麽,净慈不然。
    翻身透出竿头路,开眼掀翻瓮里天。
    咄,两段不同休寐语,机先鹞子隔驴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