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余姚陈寺丞》 鸣蝉汴河柳,画鷁越乡船。

鸣蝉汴河柳,画鷁越乡船。

意思:蝉鸣汴河柳,画鷁鸟越乡船。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送余姚陈寺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铜墨佩腰间,中流望若仙。》,这是一首描绘水乡风物的诗,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先,诗中描绘了佩戴着铜墨笔的文人墨客,他们在河中若仙般的姿态,展现了水乡文人的风雅气质。铜墨笔是当时文人常用的书写工具,也是水乡文化的象征之一。 其次,诗中提到了鸣蝉、汴河柳、画鷁和越乡船等水乡特有的景物,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水乡的美丽画卷。鸣蝉的鸣叫、垂柳的摇曳、画鷁的优雅和越乡船的轻盈,都让人感受到水乡的宁静和美丽。 此外,诗中还描绘了江雁、海鸢等水乡特有的动物,这些动物的出现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江雁和海鸢都是水乡的象征,它们的出现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最后,诗中的“山川仍客思,尽入隐侯篇”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热爱和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将故乡的山川美景和自己的思乡之情融入诗中,使得诗篇更加深情而动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水乡风物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深情表达,展现了水乡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水乡风情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铜墨佩腰间,中流望若仙。
鸣蝉汴河柳,画鷁越乡船。
下濑逢江鴈,瞻氛落海鸢。
山川仍客思,尽入隐侯篇。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鸣蝉

    读音:míng chán

    繁体字:鳴蟬

    意思:(鸣蝉,鸣蝉)
    寒蝉;秋蝉。
      ▶《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李善注引《礼记》:“孟秋,寒蝉鸣。”
      ▶唐·高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