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慥季常也,为留五日,赋诗一篇而去。
意思:到岐亭北二十五里的山上,有白马青伞来迎接的人,那么多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停留五天,作了一首诗而去。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岐亭五首(并叙)》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苏轼,描写了他与朋友陈慥季常的交往和他的生活态度。首先,诗人在开头交代了背景,他因为元丰三年的党争被贬谪到黄州,这时他的老朋友陈慥季常派人迎接他,并为他留了五天,一起赋诗饮酒。这一段的情感基调是豪迈洒脱的,表现了苏轼与陈慥季常的真挚友情。
接着,诗人提到了他第二年再次去见陈慥季常,季常派人半路迎接他,他因为很久没有吃肉,担心季常会为他杀生,因此写下诗劝诫季常戒杀。这部分体现了苏轼的仁爱之心和对生命的尊重。
随后,诗人描述了他和陈慥季常的多次见面,每次见面都会赋诗,诗都会用前面的韵脚。这体现了苏轼对诗歌的热爱和陈慥季常的深情厚谊。
然后,诗人提到了他在黄州的四年里,三次去见季常,而季常七次来看他,他们相处的时间长达百余日。这部分描绘了两人深厚的友谊。
最后,诗人描述了他量移汝州,送别的人都在慈湖止步,只有季常独自送到九江。他再次用前面的韵脚写了五首诗赠送给季常。这部分表达了苏轼对季常深厚情谊的感激和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苏轼和陈慥季常交往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深厚友谊和苏轼的生活态度,表现了苏轼的仁爱、洒脱和诗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