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酬吴安道学士见寄》 岂辞云水三千里,犹济疮痍十万民。

岂辞云水三千里,犹济疮痍十万民。

意思:岂能推辞说水三千里,还帮助创伤十万民众。

出自作者[宋]范仲淹的《依韵酬吴安道学士见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圣君贤相正弥纶,谏诤臣微敢狥身。但得葵心长向日,何妨驽足未离尘。岂辞云水三千里,犹济疮痍十万民。宴坐黄堂愧无恨,陇头元是带经人》是作者对古代谏臣魏征的赞美和敬仰。 首句“圣君贤相正弥纶”是对君王和宰相的高度赞扬,他们正直公正,治理国家,处理各种事务。“谏诤臣微敢狥身”表达了作者对魏征这样的谏臣的敬仰,他敢于直言进谏,即使身份微小也不畏惧。 “但得葵心长向日”表达了魏征忠诚无私,一心向着皇帝,无私奉献的精神。“何妨驽足未离尘”则表达了即使自己能力有限,也愿意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岂辞云水三千里,犹济疮痍十万民”表达了魏征愿意离开家乡,远离舒适的生活环境,去救助那些受伤的人民。这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最后两句“宴坐黄堂愧无恨,陇头元是带经人。”表达了作者对魏征的敬仰之情,他宴坐黄堂,心系天下,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即使在闲暇之时,他也始终不忘自己的本心,不忘带经而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魏征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作者对忠诚、无私、奉献等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清醒和责任感,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圣君贤相正弥纶,谏诤臣微敢狥身。
但得葵心长向日,何妨驽足未离尘。
岂辞云水三千里,犹济疮痍十万民。
宴坐黄堂愧无恨,陇头元是带经人。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疮痍

    读音:chuāng yí

    繁体字:瘡痍

    英语:desolation

    意思:(疮痍,疮痍)

     1.创伤。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

  • 万民

    读音:wàn mín

    繁体字:萬民

    意思:(万民,万民)
    广大百姓。
      ▶《易•谦》:“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史记•蒙恬列传》:“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云水

    读音:yún shuǐ

    繁体字:雲水

    英语:Unsu

    意思:(云水,云水)

     1.云与水。
      ▶唐·杜甫《题郑十八着作丈故居》诗:“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 三千

    读音:sān qiān

    繁体字:三千

    意思: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