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拜尹和靖先生墓》 言立岂徒规后学,书存端可识真源,瓣香再拜公应鉴,自愧传衣忝嫡孙。

言立岂徒规后学,书存端可识真源,瓣香再拜公应鉴,自愧传衣忝嫡孙。

意思:建议建立不仅规划后学习,书存端可以认识真源,瓣香拜公应借鉴,羞愧传衣愧嫡孙。

出自作者[宋]高翥的《拜尹和靖先生墓》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古代名师的敬仰之情所作的诗歌,通过对和靖祠堂的瞻仰和对老师门规的回忆,表达了对这位名师的敬仰之情。 首联“和靖祠堂在半村,敬瞻遗像忆师门”,作者在半村的一个祠堂里,瞻仰了老师的遗像,回忆起老师的教诲。这一联开门见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怀念之情。 颔联“洛中虽去名犹重,吴下曾来道益尊”,作者提到老师虽然在洛阳的名声已经过去,但他的名声仍然很重要,他在吴下的教诲使后学对他的道更加尊重。这一联表达了老师的影响力和他在后学心中的地位。 颈联“言立岂徒规后学,书存端可识真源”,这一联表达了老师的言传身教不仅是为了教育后学,更是为了传授真正的学问和道理。这一联通过描述老师的书籍来展现他的学问和智慧,进一步强调了老师的价值和影响力。 尾联“瓣香再拜公应鉴,自愧传衣忝嫡孙”,作者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并表示自己愧不敢当老师的衣钵传承,只是老师的嫡孙辈的学生而已。这一联既表达了作者的谦逊和敬意,也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和靖祠堂的瞻仰和对老师门规的回忆,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敬仰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和靖祠堂在半村,敬瞻遗像忆师门。
洛中虽去名犹重,吴下曾来道益尊。
言立岂徒规后学,书存端可识真源,瓣香再拜公应鉴,自愧传衣忝嫡孙。
作者介绍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关键词解释

  • 真源

    读音:zhēn yuán

    繁体字:真源

    意思:谓本源,本性。
      ▶南朝·梁·刘潜《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迴舆下重阁,降道访真源。”
      ▶唐·赵元一《奉天录序》:“缅寻太古之初,真源一味,自然朴略,不同浮华,虽垂

  • 嫡孙

    读音:dí sūn

    繁体字:嫡孫

    意思:(嫡孙,嫡孙)
    嫡长孙。
      ▶《陈书•吴兴王陈胤传》:“吴兴王胤字承业,后主长子也……时后主年长,未有胤嗣,高宗因命以为嫡孙。”

    详细释义:

  • 再拜

    读音:zài bài

    繁体字:再拜

    英语:Yours to command

    意思:
     1.拜了又拜,表示恭敬。古代的一种礼节。
      ▶《论语•乡党》:“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 岂徒

    读音:qǐ tú

    繁体字:豈徒

    意思:(岂徒,岂徒)
    难道只是;何止。
      ▶《孟子•公孙丑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后汉书

  • 学书

    读音:xué shū

    繁体字:學書

    意思:(学书,学书)

     1.读书。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 瓣香

    读音:bàn xiāng

    繁体字:瓣香

    意思:
     1.佛教语。犹言一瓣香。
      ▶宋·陈若水《沁园春•寿游侍郎》词:“丹心在,尚瓣香岁岁,遥祝尧龄。”
      ▶清·计东《再与宋牧仲书》:“乃于郡署旁废圃中,西向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