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子瞻生日见寄》 茅山隐居有遗文,世人心动随虻蚊。

茅山隐居有遗文,世人心动随虻蚊。

意思:茅山隐居有遗,世上的人动了心随蚊虻。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次韵子瞻生日见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道家思想的崇尚和对修身养性的追求的体现。诗中描绘了作者在修炼过程中,心境的澄明,身体的温暖,与世无争的状态,以及对于道家思想的深深敬仰。 首段描述了作者在修炼过程中的内心状态和身体感受,表达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虔诚和敬畏。第二段则描绘了修炼过程中的景象,如彤霞点空,精诚上彻等,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热爱和追求。 诗中“道师东西指示君,乘此飞仙勿留坟”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修身养性的追求和对道家思想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修道成仙的向往和决心。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世人的心态和行为,如“茅山隐居有遗文,世人心动随虻蚊”,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人对于道家思想的理解和追求的看法。 整首诗充满了对道家思想的崇尚和对修身养性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日月中人照与芬,心虚虑尽气则薰。
彤霞点空来群群,精诚上彻天无云。
寸田幽阙暖不焚,眇视中外绛锦纹。
冥然物我无复分,不出不入常氤氲。
道师东西指示君,乘此飞仙勿留坟。
茅山隐居有遗文,世人心动随虻蚊。
不信成功如所云,蚤夜宾饯同华勋。
尔来仅能破魔军,我经生日当益勤。
公禀正气饮不醺,梨枣未实要锄耘。
日云莫矣收桑枌,西还闭门止纷纷。
忧愁真能散凄焄,万事过耳今不闻。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茅山

    读音:máo shān

    繁体字:茅山

    英语:Maoshan Mountain

    意思:山名。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原名句曲山。相传有汉·茅盈与弟衷·固采药修道于此,因改名茅山。
      ▶《南史•隐逸传

  • 遗文

    读音:yí wén

    繁体字:遺文

    意思:(遗文,遗文)

     1.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诗文。
      ▶《史记•太史公自序》:“猎儒墨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绝惠王利端,列往世兴衰,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 隐居

    读音:yǐn jū

    繁体字:隱居

    短语:隐 闭门谢客

    英语:be buried alive

    意思:(隐居,隐居)

     1.深居乡野不出仕。
      ▶《楚辞

  • 文世

    读音:wén shì

    繁体字:文世

    意思:重文的时代。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战国任武,而文士不绝……苏秦歷说壮而中,李斯自奏丽而动;若在文世,则扬·班俦矣。”

    解释:

  • 人心

    读音:rén xīn

    繁体字:人心

    英语:popular feeling

    意思:
     1.人的心地。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