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掩卷》 掩卷频秋望,无人共展眉。

掩卷频秋望,无人共展眉。

意思:掩卷频繁秋看,没有人共同展开眉。

出自作者[宋]寇准的《掩卷》

全文赏析

这首诗《掩卷频秋望,无人共展眉》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表达诗人孤独与思考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秋日掩卷沉思、无人共语的孤独情感。 首联“掩卷频秋望,无人共展眉”,诗人频繁地抬起头来眺望窗外,秋日的景象却无人可以分享。这一联描绘了诗人沉浸在书中的世界,不时抬头望向窗外,感受秋天的氛围,但无人能与他共享这一份情感。这种孤独感通过“无人共展眉”的描绘,显得尤为强烈。 颔联“残阳留古树,白鸟下寒池”,诗人描绘了秋日的夕阳、古老的树和寒池上白鸟的景象。夕阳斜照在古老的树上,白鸟在寒冷的池面上低飞。这一联以景抒情,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颈联“簪组心还倦,风骚志未衰”,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在官场,但内心却感到疲倦,对文学的热情并未消退。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揭示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尾联“登临一长叹,还失渭川期”,诗人登高远望,长叹一声,感叹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联表达了诗人的失落和无奈,同时也揭示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景象和表达诗人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将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掩卷频秋望,无人共展眉。
残阳留古树,白鸟下寒池。
簪组心还倦,风骚志未衰。
登临一长叹,还失渭川期。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关键词解释

  • 展眉

    解释

    展眉 zhǎnméi

    [beam with joy] 眉开眼笑。比喻心情愉快

    引用解释

    谓因喜悦而眉开。 唐 元稹 《三遣悲怀诗》之三:“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宋 叶适 《赠蒋

  • 掩卷

    读音:yǎn juàn

    繁体字:掩卷

    英语:close a book

    意思:合上书本。多为阅读中有所感触的举动。
      ▶《北史•刘献之传》:“﹝献之﹞见名法之言,掩卷而笑曰:‘若使杨·墨之流,不为

  • 无人

    引用解释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