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于越亭》 扁舟亭下驻烟波,十五年游重此过。

扁舟亭下驻烟波,十五年游重此过。

意思:小船亭下驻烟波,十五年在重这过。

出自作者[唐]张祜的《题于越亭》

全文赏析

扁舟亭下驻烟波,十五年游重此过。 洲觜露沙人渡浅,树稍藏竹鸟啼多。 山衔落照欹红盖,水蹙斜文卷绿罗。 肠断中秋正圆月,夜来谁唱异乡歌。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作者重游扁舟亭,感慨十五年的游历与再次来到此地时的感慨,以及中秋之夜的思乡之情的诗。 首句“扁舟亭下驻烟波,十五年游重此过”,描绘了作者再次来到扁舟亭停泊的场景,以及自己十五年来再次游历此地的情况。诗人用“烟波”来形容扁舟亭下的水域,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此刻的心情也是平静而深沉的。而“十五年游重此过”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十五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再次来到这里,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洲觜露沙人渡浅,树稍藏竹鸟啼多”这两句则描绘了扁舟亭周围的景色,洲觜露沙,人渡浅浅的水面,树稍藏竹,鸟儿欢快的啼鸣。这些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喜爱。 “山衔落照欹红盖,水蹙斜文卷绿罗”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落日的景色。诗人用“山衔落照”和“水蹙斜文”来形容落日和水的动态美,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而“绿罗”则形象地描绘了水的颜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最后两句“肠断中秋正圆月,夜来谁唱异乡歌”,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中秋之夜,明月当空,诗人却身处异乡,不禁让人感到悲从中来。而“谁唱异乡歌”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孤独、寂寞的。 整首诗通过对扁舟亭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异乡生活的孤独和寂寞的感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扁舟亭下驻烟波,十五年游重此过。
洲觜露沙人渡浅,树稍藏竹鸟啼多。
山衔落照欹红盖,水蹙斜文卷绿罗。
肠断中秋正圆月,夜来谁唱异乡歌。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人们认为这是诗谶。

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关键词解释

  • 扁舟

    读音:piān zhōu

    繁体字:扁舟

    英语:canoe

    意思:I
    小船。
       ▶《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

  • 烟波

    解释

    烟波 yānbō

    [mist-covered waters] 烟雾笼罩的水面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

    引用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