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侠篇(以下《迪功集》)》 枥马厌粱肉,贝甲委如山。

枥马厌粱肉,贝甲委如山。

意思:槽马饱美食佳肴,贝甲堆积如山。

出自作者[明]徐祯卿的《游侠篇(以下《迪功集》)》

全文创作背景

徐祯卿的《游侠篇》的创作背景与游侠的精神和形象有关。游侠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类特殊的人物,他们身怀绝技,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独立不羁,仗义行侠,常常为了正义和公平而战斗。这类人物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代表了勇气、忠诚和自由的精神。 徐祯卿在《游侠篇》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游侠的形象和精神。他描述了游侠驾着马车奔驰在道路上,身着华丽的服饰,身佩千金宝剑。他们养着死士,储备着丰富的物资,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他们一言既出,就能倾倒五岳,万乘之尊也会羡慕他们的贤能。他们的英勇和忠诚也赢得了诸侯的尊敬和献礼。 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作者徐祯卿对游侠精神的赞美和向往。通过描绘游侠的形象和事迹,表达了作者对勇气、忠诚和自由的崇尚,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厚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四牡饬朱轩,侠气何翩翩。
夕骛邯郸道,朝驰函谷关。
千金饰冠剑,宝服芳且鲜。
徒御若云浮,周道直如弦。
堂中养死士,被服皆珠纨。
枥马厌粱肉,贝甲委如山。
片言倾五岳,万乘慕其贤。
诸侯奉白璧,为寿卮酒前。
合从连赵魏,驾毂出齐燕。
仗剑归质子,矫节夺兵权。
皦皦日中议,歃血重一言。
鸡鸣脱虎口,狗盗乃获全。
天地相荡蚀,四海如沸渊。
凭轼一抵掌,解纷谈笑间。
纵横负奇节,逸气盖八埏。
慨慷功名会,何言七尺捐。

作者介绍 徐祯卿简介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擅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

关键词解释

  • 贝甲

    读音:bèi jiǎ

    繁体字:貝甲

    意思:(贝甲,贝甲)
    贝壳。古以南海等地所产者为宝。
      ▶唐·刘蜕《献南海崔尚书书》:“夫南海实筦榷之地,有金珠、贝甲、脩牙、文犀之货,非茂德廉名,国家尝重其人。”

  • 枥马

    读音:lì mǎ

    繁体字:櫪馬

    意思:(枥马,枥马)
    拴在马槽上的马。多喻受束缚,不自由者。
      ▶唐·白居易《续古诗》之三:“枥马非不肥,所苦长絷维。”
      ▶明·刘基《北上感怀》诗:“倦鸟思一枝,枥马志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