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贡尚书入闽》 海道东归闲未得,法冠重戴发如银。

海道东归闲未得,法冠重戴发如银。

意思:海路东归闲不得,法冠重戴发如银。

出自作者[元]杨维桢的《送贡尚书入闽》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赏析一首描绘福建沿海漕运和贸易的诗。 首先,诗的开头“绣衣经略南来后,漕运尚书又入闽。”描绘了南方的漕运和贸易环境,特别是福建沿海的情况。这里的“绣衣经略”可能指的是官员的服装,暗示了这位官员在南方漕运中的重要角色。“漕运尚书又入闽”则描绘了这位官员的职位和他在福建的行动。 “万里铜盐开越峤,千般升斗买蕃人。”这两句诗描绘了福建沿海的贸易情况,特别是与外国贸易的情况。这里提到了铜盐的贸易,这是一种常见的商品,可能涉及到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而“千般升斗买蕃人”则描绘了福建沿海与外国人的交易情况,包括各种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交易。 “香熏茉莉春酲重,叶卷槟榔晓馔频。”这两句诗描绘了福建沿海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色。茉莉花和槟榔是福建沿海常见的植物,而它们在诗歌中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茉莉花的香气可以提神醒脑,槟榔的叶子则被用来制作食品或咀嚼品。 最后,“海道东归闲未得,法冠重戴发如银。”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能结束这次旅程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再次回到福建的期待。这里的“法冠”可能是指官员的帽子,而“重戴发如银”则描绘了这位官员的年龄和经历。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福建沿海的漕运、贸易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次旅程的感受和期待。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描绘生动,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绣衣经略南来后,漕运尚书又入闽。
万里铜盐开越峤,千般升斗买蕃人。
香熏茉莉春酲重,叶卷槟榔晓馔频。
海道东归闲未得,法冠重戴发如银。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等。他是元朝末年和明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他的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常常描写自然风景和人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杨维桢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他的画作与诗歌一样清新脱俗、自然流畅。

关键词解释

  • 法冠

    读音:fǎ guān

    繁体字:法冠

    英语:beretta

    意思:古代冠名。本为楚王冠,从秦·汉起,御史、使节和执法官皆戴此冠。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汉使节法冠。”
      ▶裴骃集

  • 海道

    读音:hǎi dào

    繁体字:海道

    意思:海路,海上航道。
      ▶《晋书•庾翼传》:“时东土多赋役,百姓乃从海道入广州。”
      ▶《新唐书•归崇敬传》:“大历初,授仓部郎中,充弔祭册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

  • 东归

    读音:dōng guī

    繁体字:東歸

    意思:(东归,东归)
    指回故乡。因汉·唐皆都长安,中原、江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
      ▶三国·魏·曹操《苦寒行》:“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唐·郑谷《送京参翁先

  • 得法

    读音:dé fǎ

    繁体字:得法

    英语:do; have the knack (of doing sth. )

    意思:
     1.获得正确的方法或找到窍门。
      ▶《国语•鲁语上》:“吾过而里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